肾病|腰侧胀痛要注意!分辨多囊肾与肾囊肿|徐大基中医师

多囊肾是肾脏的皮质和髓质出现多个囊肿的一种先天遗传性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双侧肾脏发生多个或无数个大小不等的液性囊肿,而使肾脏明显增大,形态失常。一般到成年才出现症状。多囊肾患者临床表现有腹部膨大,腰、腹不适或疼痛,严重者可出现肾绞痛等症状。此外,还会出现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囊肿感染、囊肿破裂及肾功能减退等等症状。

多囊肾在临床上常常与肾囊肿混淆。

肾囊肿不同于多囊肾,是后天获得性疾病,囊内是液体,一般多在体检做超声检查时被发现。单纯性肾囊肿,多无症状;囊肿较大,合并感染则可有腰痛或偶有镜下血尿;囊肿合并结石、感染则患侧肾区可有叩击痛;如囊肿直径大于5cm时可能引起患侧腰部胀痛、不适,如合并感染还可引起脓肿。并发感染是肾囊肿恶化的重要原因。

肾囊肿一般不会发生慢性肾衰竭的严重病变,因此单发性及小的嚢肿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要定期进行肾超声检查,观察囊肿是否继续增大。无症状者也应该定期进行尿常规,肾超声波等检查。

而对于多囊肾,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疗法,主要在于积极预防、及早治疗多囊肾并发症,避免肾功能进一步损害,延缓肾衰竭进展。

积极控制高血压以及防治并发症、防治感染、避免肾毒性药物使用等是延缓肾衰进展的主要措施。如出现尿毒症时则需要进行透析治疗和肾移植。中药对其早期延缓其进展有一定作用,但到晚期效果不如早期,因此建议要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多囊肾的中医治疗

多囊肾属于中医「积聚」范畴,本病的形成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致气机失调,气滞血瘀。病变早期多为肾气不足,瘀阻肾络,其病机关键是气滞湿阻瘀血,故治疗重在理气化瘀、清利湿热、兼以补肾,以达祛邪不伤正;病情进一步发展,逐渐出现高血压、血尿等,多数属于肝肾不足,湿热瘀阻,治宜滋养肝肾;后期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则属于脾肾两虚,湿浊瘀阻,治宜健脾补肾,温阳活血利水,化湿降浊。并在此辨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选用党参、黄芪、当归、大黄、丹参、三棱、莪术、牛膝、淫羊藿、土鳖虫、白花蛇舌草等药物,以扶正祛邪,活血化瘀。

饮食与调养

①一般主张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戒烟酒;

②保持大便通畅;

③宜限盐,高血压、少尿、水肿者更要注意;

④肾功能衰竭者,宜按照优质低蛋白饮食;

⑤平时应避免腰腹部碰撞、挤压,以防囊肿破裂;

⑥应积极对症及支持治疗,控制高血压、预防尿路感染、防治肾结石等并发症发生,尽量延缓肾衰进展。

食疗汤水

  • 黄芪党参当归鸡汤

配料:

鸡半只,黄芪20克,党参15克,当归7克,红枣15克,枸杞子10克,姜片及盐适量。

做法:

①黄芪、党参、当归、红枣、枸杞子冲洗干净,浸泡30分钟,备用;

②鸡肉洗净切块,锅中倒入适量清水,水煲滚后放入鸡肉块,撇去血水浮沫后,将鸡肉块捞出,备用;

③将以上材料(连浸泡药材的水)倒入锅中,加入姜片及适量清水,大火煲滚后转小火煲约1小时,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

补中益气、滋补肝肾、补血活血。

  • 党参茯苓淮山排骨汤

配料:

排骨250克,铁棍山药半条,党参20克,茯苓15克,丹参15克,杜仲10克,陈皮5克,姜片及盐适量。

做法:

①排骨洗净,汆水,备用;

②党参、茯苓、丹参、杜仲、陈皮冲洗干净,浸泡30分钟,备用;

③将以上材料(连浸泡药材的水)倒入锅中,加入姜片及适量清水,大火煲滚后转小火,煮约45分钟后,加入洗净削皮切块的山药,继续煮约半小时至山药软糯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

补气健脾,活血化瘀。

上述食疗方应结合自己的体质、身体状况辨证应用。若有疑问,请咨询注册中医师为宜。

以上资料摘自徐大基教授编写的《肾病治疗与中医调养》一书,此处有删改,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