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与中医药调养|附生津润肺汤水推介|徐大基中医师

当夏日的热烈渐渐褪去,秋天悄然来临。秋天,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在人们眼前,然而,伴随而来的秋燥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

秋燥,顾名思义,是秋季特有的干燥气候所引发的一系列身体反应。《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季气候干燥,空气的干燥程度显著增加。仿佛水分被大自然悄悄藏起,人们身处其中,会明显感觉到口鼻干燥,嘴唇常常干裂起皮,喉咙也时常干涩难耐,吞咽时似有异物之感。其次,皮肤变得干燥粗糙。失去了夏日的水润光泽,变得紧绷,甚至会出现瘙痒、起皮屑的情况。再者,秋燥容易引发上火症状。如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等,让人苦不堪言。而且,由于秋季气温变化较大,早晚温差悬殊,身体在适应这种变化的过程中,也容易受到秋燥的侵袭,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感冒、咳嗽等疾病的发生几率。

在这个季节里,饮食上,应注重滋阴润燥。多吃一些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莲藕等。

梨,汁多味甜,有清热降火、润肺生津之效,古人云:梨为百果之宗,清热佳品。银耳,富含胶质,可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百合,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莲藕,生则清热生津,熟则健脾益胃。此外,还可以适当饮用一些养生茶,如菊花茶、蜂蜜水等。菊花茶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作用,蜂蜜水则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之效。

起居方面,要顺应秋季的特点。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同时,注意适时添加衣物,避免著凉。秋季早晚温差大,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穿著。此外,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也非常重要。

情志调节同样不可忽视。秋季容易让人产生伤感、忧郁的情绪,这与秋燥也有一定的关系。要保持心情舒畅,积极乐观。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散步、登山、秋游等,欣赏秋天的美景,放松心情。也可以通过阅读、绘画、书法等方式来陶冶情操,调节情绪。

总之,秋燥虽带来诸多不适,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其特点,运用中医药的养生智慧,从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进行全面调养,就一定能够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保持健康,享受秋天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食疗汤水

沙参玉竹麦冬鲍鱼瘦肉汤

配料:

猪瘦肉200克,鲜鲍鱼4-6只,沙参、玉竹、百合,莲子各15克,麦冬10克,生姜3片,料酒及盐适量。

做法:

①将药材洗净,浸泡,备用;

②猪瘦肉洗净,切小块,备用;

③鲜鲍鱼洗净,去内脏,将壳及肉清洗干净,备用;

④将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加入清水适量,少许料酒及姜片,隔水炖约1个半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润燥通便。

雪梨百合银耳羹

配料:

银耳20克,百合15克,雪梨1个,陈皮5克,冰糖适量。

做法:

①银耳清洗干净,泡发,撕成小朵,备用;

②百合、陈皮用清水洗净,备用;

③雪梨洗净、削皮、去核切小块,备用;

④将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加入适量清水,隔水炖约2小时即可。

功效:

益气润肺,养阴生津。

罗汉果乌梅陈皮茶

配料及做法:

乌梅2~3粒,罗汉果1/4~1/5个,陈皮1小片。加水煮开后,当茶饮用。可反复加滚水焗,直至无味为止。功效:

对于干咳、咽痒、咽干者,有舒缓作用。

上述食疗方应结合自己的体质、身体状况辨证应用。若有疑问,请咨询注册中医师为宜。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