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痛|浮针是经络以外的针刺法|袁康就博士
传统针灸以经络学说为核心理论,然而,在《黄帝内经》所载的,还有不少针刺法与经络无关。例如《灵枢‧官针》有九刺、十二刺和五刺这26种特殊针刺方法。其中,九剌中「毛刺」很特别,是「刺浮痺皮肤」,意思是治疗浮浅部位的病症;而「直针刺」「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是卧针沿皮剌的方法。直针剌和浮刺都属于浅表进针类,都是经络学说以外的针刺法。
浮针承传直针刺
针灸方法不一定以经络学说作思想指导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有时,某些病痛采用另类思维另类操作或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1996年符仲华博士从直针刺的启示发明了「浮针」,开展针灸新里程。
林小姐左脚内踝痛一个月前来求诊。
「我脚眼痛!」她指着内侧脚眼前方。
「拗柴吗?」
「没有。当日行行下就痛,初时小小痛,及后越行越痛,也有些肿。」
「看过医生?」
「又跌打又针灸…效果不理想。」
「嗯。你试行几步看看?」
林小姐依吩咐行几步。「痛呀!」
我沿着她的胫骨内侧向上摸,发觉她的比目鱼肌绷紧。

绷紧肌肉才是元凶
我用浮针在她胫骨内侧下段三分之一位置进针,针尖朝上。
她惊讶地叫:「我是脚眼痛!」
「嗯,没错,放心!」我继续推针入皮下,进行扫散。
她焦急的问:「我之前的针灸师是扎在脚眼痛位和附近穴位。为何你不扎痛位扎上面不痛位?是否搞错!」
「扎痛位没医好你,对吗?」她面色沉了下来。
「你脚眼痛的元凶是上面的比目鱼肌,这块肌肉出现病理性紧张,造成你脚眼位置的强大应力,脚眼就痛了,我把上面的紧张肌肉放松,痛感便消失。」
「哪里有穴位吗?」
「不,浮针是经络和穴位以外的思维,只对付患肌。」
经过一轮「扫散」和「再灌注」之后,我请她走几步。
她惊喜地说:「咦,不痛了!」她的怀疑与焦虑顿时消失。
「刚才你走路是10分痛,现在是几分?」
「不痛了,10分变0分,神奇呀!」
我给她解释:「肌肉有记忆,回去痛感会再现。你明天再来可以吗?」
翌日覆诊她说:「我现在痛感2分。」
我如前给她松开比目鱼肌。「你回去看看,如果没有反弹你可以不来,倘若还有些痛,再来第三次作巩固治疗吧。」林小姐再没有约诊。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