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天时的疗法:天灸(二)|施卿卿博士
天灸对很多疾病的调理颇有助益。不过由于天灸药贴是采用一些具有温热性质且略带刺激性的中药制作而成,因此可能会引起一些皮肤反应比如瘙痒、色素沉着、水泡等,而导致某些适宜用天灸疗法的患者望而却步。
就我的经验而言,做天灸后出水泡的人相对较少见,而皮肤瘙痒、潮红则较常见。起水泡者多因为其体内痰湿过盛才会出现,但起水泡者通常疗效较显著。皮肤瘙痒、潮红的情况不一而同,有的人很轻微数日即可消退,而有的人较为明显贴药处会出现色素沉着并持续数月才消退,但因敷贴的穴位位于背部为主,因此基本上不影响仪表。还有很多患者敷贴后完全无皮肤反应。
影响天灸的疗效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贴药的时间,
二是药物的配方,
三是穴位的选择,
四是遵守贴药后的禁忌,
因此要尽量听从医师的嘱咐以发挥最佳疗效。
天灸的特点就是依天时而贴,故贴药时间影响疗效很容易理解。贴药最好安排在初伏、中伏、末伏的当日(亦即「正日」),且以上午及中午贴药较佳。如时间配合不了,则安排在邻近一两日。曾经有几次三伏天遇上阴天落雨,天气反而凉爽,有不少病人担心天气不够热会影疗效。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人的气血分布因应节气而变化,只要在三伏天,体表的阳气必然最旺盛,这才是天灸疗效的基础保障。
天灸的配方,通常以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等辛温袪痰化湿活血的中药混合姜汁而成。药物的选择以地道药材为最佳,姜汁的来源以老姜为佳。对于经常发作的哮喘患者加入麝香为佳。
根据我以往的经验,穴位的选择往往是影响疗效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天灸可以根据病情、舌象、脉象的异常之处来选穴,以背部的腧穴最为多用,再配合胸腹部或四肢的其他穴位,以达致最佳疗效。
贴药之后有一些禁忌需要遵守,主要是忌口寒凉生冷和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发物。例如冷饮、雪糕、各种瓜类、鱼生沙律、虾蟹、牛羊肉等。这些食物有的性质寒凉与天灸药性相反,有的含有容易导致过敏引致哮喘等疾病发作或导致皮肤瘙痒、出疹、生疮的物质,故须禁食。
天灸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并非人人适宜。如是燥热或湿热性质的疾病、施治穴位表面有伤口或溃疡等则不适宜进行天灸治疗。对于不宜天灸或者是畏惧天灸可能导致皮肤反应的巿民,则可以考虑采用另一种方法来调理身体,那就是:晒太阳。古人说春夏养阳,在夏天适当多晒太阳,可以有效促进体内维他命D的转化和钙质吸收、减少「三高」和患癌风险,同时也有助于调节免疫力、改善睡眠。晒太阳同样是充分利用天时之利,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天灸」,它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不过要留意的是,夏天晒太阳宜在上午进行,避开中午阳光最猛烈的时段,做好头面部的防护,以晒背部和四肢为主,晒后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