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能医什么病 (九):鼻敏感|施卿卿博士
马先生患有鼻敏感有二三十年之久,症状以夜间鼻塞为主,同时伴有鼻涕倒流、鼻鼾,言谈较多时易出现咽痛咳嗽及白稀痰。曾经耳鼻喉科检查发现鼻粘膜重度充血水肿,目前长期服用抗敏感西药,严重时则使用类固醇喷鼻剂来控制病情。马先生还有慢性胃炎的问题,经常嗳气,长期服抑制胃酸药,同时伴有身热多汗口干,大便经常稀溏。他的舌质淡胖有齿痕,舌苔黄白腻,脉浮滑数,咽部充血。
有了这些资料,我判断马先生的鼻敏感是由于风寒夹水饮羁留,正邪交争日久所致,给予小青龙汤合小柴胡汤加石膏5剂。
一周后马先生覆诊,最大的变化是他这几天在未服用抗敏感西药的情况下鼻塞和鼻涕倒流已有所减轻,而舌象的改变则更明显:原来的齿痕变淡了,舌的颜色变红润了,同时舌苔也变薄了,这一切都说明他体内的风寒与水饮在减少。当然,马先生的鼻敏感病史相当长,想要彻底治愈还需要一段颇长时间的调理,也关乎他在调整生活习惯方面的配合。

香港是鼻敏感高发地区之一,有调查发现,香港鼻敏感发病率大约25%,通常你都能在身边找到一两个有鼻敏感的亲友或同事。
鼻敏感的正式名称为过敏性鼻炎,西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对特定致敏原(比如花粉、霉菌、麈螨及动物的毛屑等)产生过敏反应而导致,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水、鼻塞和鼻子痒或眼痒等,症状和伤风感冒颇为相似,但上述症状多见在早晚气温变化时出现,并且不伴随发热、肌肉酸痛、头痛、咽痛等感冒症状。西医对鼻敏感治疗的治疗通常会处方口服抗敏感药(抗组织胺药),严重者会给予类固醇喷剂的治疗范围,同时提倡尽量避免接触致敏原和清洗鼻腔。
中医则认为肺开窍于鼻(可以理解为肺开口于鼻),鼻子的各种疾病实际上都是肺的问题,其中当然亦包括鼻敏感。中医典籍中关于肺的论述有助于我们理解鼻敏感的根源:形寒饮冷则伤肺;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黄帝内经》);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诸病源侯论》)。相信看完这几句话后大家应该能够理解为什么香港鼻敏感发病率高:常年不断的冷气与冷饮、感冒治疗不彻底以及潮湿的气候、随处可见的霉菌等等都是常见诱因。因此中医对鼻敏感的治疗较多以温肺散寒为主,但也有一部分患者与肺经蕴热、脾虚或肾虚有关,需要相应采取清宣肺热或健脾补肾等相应措施。
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中药内服、针灸以及天灸。比如本例患者就是采用中药治疗,在辨证的基础上还可以适当选用白芷、辛夷、细辛、鹅不食草等这些具有宣通鼻窍功效的中药。针灸治疗通常会选用肺经、大肠经、脾经、胃经上的穴位,比如迎香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如果患者能坚持按揉这些穴位对改善鼻敏感也会有帮助。最后一种方法则是天灸,即在一年之中最炎热的三伏天以温热的中药制成的药贴贴于相应穴位。这种方法既简便又可有效温肺疏散风寒,对不少鼻敏感患者有一定的治疗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