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池危机|炎夏畅泳 警惕公共泳池水中潜伏的「隐秘细菌」

炎炎夏日让人们渴望寻找更为降温的方式来消暑,游泳就成为民众追求清凉、享受乐趣的理想选择。然而,前往泳池前也需要注意游泳时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

公共泳池存健康风险

公共泳池由于人流量大、水质管理不当等原因,可能会滋生各种病菌、寄生虫等。池水中的尿液/汗液还会和消毒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三卤甲烷等致癌物质。与此同时,部分衞生条件差的泳池池水中还可能存在多种细菌和病毒,如名为隐孢子虫的寄生虫。隐孢子虫容易通过水传播,如果不小心喝一口就可能发生腹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和轻度发烧等症状。由于这些病菌往往无法通过滤水系统去除,泳客可能会在游泳后出现红眼症、鼻窦炎、中耳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如何做好防护措施?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在前往公共泳池消暑前,应注意泳池的衞生问题,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健康风险。以下是几个建议:

  • 挑选水质较好的公众游泳池场馆;观察环境是否整洁、池水是否清澈。
  • 避免在人多的时候去游泳,游泳的人越少,潜在的传染源也就越少。
  • 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带好个人专用的泳帽、泳镜、毛巾、毛巾等。游泳结束后用清水冲洗全身,做好清洁工作。
  • 杜绝不良习惯,自觉维护游泳场馆的衞生。

癌症患者可否游泳?

公共泳池风险多,很多人会问:「癌症患者可否正常游泳?」其实,体力尚佳的癌症患者是可以适度游泳的,适量的运动亦有利身体对抗癌症。但有以下几点必须紧记:

  • 建议癌症患者先咨询医生意见,了解自身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游泳,以及游泳时的注意事项。
  • 手术后:是否可以游泳及游泳的运动量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手术类型、恢复情况以及术前体能水平。若皮肤表面有伤口时不建议游泳;即使术后伤口表面看起来愈合,也不建议马上去游泳,需征求医生建议,并循序渐进。例如,对于乳腺癌患者,在切除肿瘤时有可能同时切除腋下淋巴,病人有可能出现淋巴水肿的情况,因为泳池需要手部拨水动作,故有机会加剧淋巴水肿的情况。
  • 化疗期间和化疗后:化疗会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令身体抗感染能力下降。因此患者化疗期间建议尽量避免游泳,化疗后患者也需和医护团队讨论决定是否适宜游泳。
  • 放疗期间和放疗后:放疗会影响皮肤状态,而泳池中的氯或其他化学物质(例如,氯)会刺激皮肤,另外泳衣面料也会摩擦患者皮肤造成身体不适。但如果患者没有皮肤问题,或接受治疗的部位没有浸泡到水中,游泳后冲洗治疗部位以去除氯。但到底放疗后多久可以去游泳,只是去泡泡水还是凑热闹还是真的去畅泳,最好先与医生商量。
  • 激素治疗期间:激素疗法可能增加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适度游泳能有助于缓解疼痛、关节僵硬和减轻潮热。不过游泳并非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无法实际降低骨质疏松。

公共泳池有风险,但无需过度担忧。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必要情况下咨询医生建议,做好相应防护措施,即可度过一个清凉夏日。

撰文:香港综合肿瘤中心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 张明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