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能医什么病(五):经痛|施卿卿博士

昨天小女和我聊天时谈及她的几个好朋友都有经痛的问题,她们经常会服用止痛药来救急,还有比较严重的是服了止痛药仍然不能有效止痛无法正常上堂。以前我曾经写过几篇文章介绍中医治疗经痛的优势,现在觉得很有必要再科普一下经痛的防治常识。

在香港女性经痛相当常见,有的女性可能整个女性朋友圈的人都有经痛问题,以至于有不少女性误以为经痛乃是经期的正常现象。据2018年一项调查发现,香港中学女生痛经比率高达65.5%,但其中仅有不足一成的女生会正式求医。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健康女性经期最多只会出现腹部的轻微不适而不至于出现疼痛。经痛是一种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以月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腹痛最为常见,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腰痛、肛门疼痛等。经痛不止会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社交,还可能是一些器质性疾病例如朱古力瘤、子宫腺肌症的相关症状,因此一旦出现经痛的问题就必须给予重视并进行相关检查与治疗。

想要有效防治经痛,就要先了解经痛发生的机理。在西医来看,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前者是指子宫、卵巢等器官无明显病变者而出现腹痛,而后者通常是继发于子宫、卵巢等器官的病变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等。青少年女性以原发性痛经居多,而年龄稍大一些的女性则有相当一部分为继发性痛经。在中医来看,经痛常见有气滞、血瘀、寒凝、湿热、气血虚弱等几种类型。根据我临床所见,经痛以寒凝胞宫(子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宫寒」这一类最为多见,同时可能还兼有湿邪或气滞等其他因素。因此,我们今天主要谈谈寒凝胞宫所致的经痛。这一类型的经痛一般表现为经前一两天或经期第一二天小腹疼痛,有的还伴有腹部凉感,通常经过热敷腹痛可以减轻,月经颜色黯红或正常,经血常夹有血块,平时经常手脚冰冷,面色青白。

那么宫寒是如何产生的?

在香港来说有两个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导致宫寒十分常见。一是肌表受寒邪侵袭。由于与月经直接相关的两条经络肝经和肾经均是由足部沿著下肢上行经过腹部,因此女性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中裸露小腿很容易导致肝经和肾经受寒并进一步影响胞宫。在香港,很多女性一年四季都穿裙子,而中小学女生的校服更是一年四季都是裙子,只有在有体育课的那天才能换成运动服,并且有很多学校规定冬季只有在气温低于摄氏14度时才可改穿裤子,完全未考虑到女生经期的特殊生理状态。即使是在气温较高的夏天,由于学校与工作场所的冷气温度通常也调得很低,因此女性穿裙子同样容易被寒邪侵袭。还有一些年轻女性夏天喜欢穿露脐装,那就更容易导致腹部和腰部直接受寒了。

另外一个常见原因就是香港人嗜好冷饮和生冷瓜果,由于经期前后这段时间人体气血衰弱,这时如果再喝冷饮或吃水果、鱼生、沙律等生冷食物,盆腔就很容易受到食物的影响而出现寒邪停留,引起血脉凝涩血行瘀滞而出现腹痛。如果停留在盆腔的寒邪没有及时袪除,它就会长期停留于胞宫引起经痛反复发作。

预防和治疗

了解宫寒的成因后,我们就可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首先女性必须留意经期保暖,尤甚是在冬天或夏天冷气较冻的场所,以穿长裤最佳,避免穿露脐装,如果不得已穿裙装,则再加穿丝袜为宜,这样就可以保护肝经、肾经等免受寒邪侵袭。同时也希望将来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可以改变女生一年四季穿校裙的规定。其次是从经期前三天到经期结束这段时间都必须戒冷饮、水果、鱼生、沙律等生冷食物,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寒邪内生。

对于已经出现经痛的女性,疼痛程度较轻者可以在腹部贴上暖贴,可以喝黑糖姜母茶(五片生姜煲水加适量黑糖或直接买成品),也可以用艾叶10克或益母草30克煮鸡蛋,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然后去药渣吃蛋饮汤,每天1次,连服3至5天;还可以艾灸腹部、腰部和下肢的三阴交穴、血海穴,这些都有一定舒缓经痛的效果。而对于经痛较剧烈的女性,则建采用向中医求诊。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和针灸,一般建议在经期前三天开始服用中药,对于宫寒经痛患者我常用的药方是以温经汤加减,同时也可以采取针灸治疗,一般三个月经周经为一疗程。我在临床上接诊过不少经痛的患者,原发性经痛患者一般经过三个月经周期的调理经痛都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如果患者注意保暖及饮食,则经痛问题较少复发,对于继发性经痛患者治疗周期则相对长一些。但从临床观察来看,中药针灸比服用止痛药的远期疗效更好且副作用更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