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肾病患者,如何预防流感?|徐大基中医师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致的,通常伴有发热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流感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其流行病学最显著特点是突然爆发,迅速扩散,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香港地区,流感一般于一至三月和七、八月较为流行。

流感发病率高,起病急剧,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外,大多为自限性,病死率低。流感的严重性在于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细菌性及病毒性肺炎,另外还包括中耳炎、脑炎、心包膜炎及其他严重之继发性感染等。流感爆发流行时,重症感染或引起并发症时则需住院治疗。

流感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及年幼儿童、孕产妇;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呼吸衰竭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肾病患者,尤其是慢性肾衰透析或肾移植患者属于流感高危人群,更应密切重视。

疫苗接种是防控流感的主要方法。早期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流感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可能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期间,预防性使用可能降低患病率。

流感在中国古代就有记载,属中医学「时行感冒」「外感热病」「瘟疫」「温病」等范畴。流感常见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流鼻涕、咽喉疼痛、咳嗽及疲乏无力等,约有一成患者伴有恶心、呕吐或有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等。

对于流感的中医药治疗,要遵循整体及辩证论治原则,根据发病地域、季节及患者的体质差异等灵活辨治,即做到「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避免想到「病毒」就单纯使用清热解毒药物,除了注意寒热虚实辩证外,还要考虑是否挟湿或有变证等。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曾颁发《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南》把流感分为风热犯卫、风寒束表、热毒袭肺、热毒壅肺、正虚邪陷五型辨证论治。其中风热犯卫、风寒束表、热毒袭肺属轻症,热毒壅肺、正虚邪陷属重症。风热犯卫治以疏风清热,风寒束表治以辛温解表,热毒袭肺治以清肺解毒,热毒壅肺治以清热泻肺解毒散瘀,正虚邪陷则以扶正固脱综合治疗。

在中药预防流感方面,《指南》指出:与流感患者有明确接触的儿童、青壮年,身体强壮者可用金银花两钱,大青叶两钱,薄荷一钱,生甘草一钱,水煎服,每日一次,连服五日。老年体弱者可用党参两钱,荆芥两钱,苏叶两钱,水煎服,每日一次,连服五日。可作参考。

肾病患者的流感防治措施也基本类似,需更加注意水的平衡及胃肠道症状的调治。生活起居方面对于多数人士预防流感也颇为重要。

 对于未曾有明确接触的人士,在预防流感方面,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等传染性疾病,都有类似的方法,就是扶正祛邪。

流感的预防措施:

①避免前往流感流行区域或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②正确佩戴好口罩;

③在公共场所、人流集散区域,如地铁、车站、机场等,及工作场所,如办公室、会议室等,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可降低流感传播的风险;

④勤洗手,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眼睛、口鼻等;

⑤增强体质及免疫力。生活有规律,保障睡眠少熬夜,适当锻炼,饮食均衡,保持情绪乐观。

对于肾病及糖尿病等长期疾病患者而言,更应加强预防,及提高体质。流感的预防,外在于控制传染源与传播途径,内则主要与一个人的体质有关,由于受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气候规律、饮食习惯等的影响,许多人的体质难免会有些偏颇而容易导致身体正气不足,其中地理环境、气候规律非人力所能改变,而饮食习惯则容易作出改变,且可有效改善体质偏差、提升正气,从而减少染病的机率。因此,我们可以针对不同体质特点服食相应的药膳方以固本纠偏、护养正气、预防流感。

食疗汤方:

●黄耆薏米绿豆汤【1】

配料:

黄耆30~50g,绿豆50g、薏仁50g、扁豆50g、莲子50g、大枣30g、枸杞子10g。

做法:

先用150~250g黄耆煮水备用,每次用五分之一,共用五次。将绿豆、薏仁、扁豆、大枣、莲子清洗干净倒入砂锅,加入预先备好的黄耆水,加盖,大火煮沸,改小火煮40分钟,再将洗干净的枸杞子倒入,再煮10分钟即成。

功效:

补中益气,健脾祛湿。

宜忌:如有口干口苦、倦怠乏力等,可加沙参、玉竹。

●五指毛桃鸡汤

配料:

鸡半只,猪瘦肉100克,新鲜淮山1条,五指毛桃60克,土茯苓30克,芡实20克,红枣5个,姜片及盐适量。

做法:

①将鸡肉和瘦肉分别洗净,切块,氽水,备用;

②五指毛桃、土茯苓、芡实洗净,浸泡30分钟,备用;

③红枣冲洗干净,备用;

④将五指毛桃、土茯苓、芡实、红枣及姜片,与氽水后的鸡肉和瘦肉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煲滚后转小火,煮约45分钟后,加入洗净削皮切块的山药,继续煮约半小时至山药软糯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

益气补虚,健脾祛湿。

●百合沙参灵芝瘦肉汤

配料:

猪瘦肉250g、百合30g、灵芝20g、北沙参15g、南杏10g、蜜枣3个、无花果4粒、盐适量。

做法:

①将猪瘦肉洗净,切块,氽水,备用;

②将所有药材洗净,备用;

③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大火煲滚后转小火煲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

益气养阴,润肺清肺。

【1】《扶正祛邪--后疫情时代,中医防治新冠病毒病的策略与实践》(主编:徐大基 林琳),页66。

上述汤方应结合自己的体质、身体状况辨证应用。若有疑问,请咨询注册中医师为宜。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