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补汤水|入冬如何进补 需注意7大重点:外感不宜补?|徐大基中医师

天气渐冷,民间往往习惯于冬令进补,为什么要冬令进补呢?如果需要进步又应如何进补呢?

冬季气候严寒,自然界的动植物均处于收藏蛰伏的状态。人也同样顺应著自然界的变化,进入冬藏季节,《黄帝内经》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又说:「冬三月者为封藏。」也就是说,一到冬三月,进补能够更好吸收。

但是否每个人都需要进补呢?如果进补是不是进补的内容都一致呢?中医认为「虚者补之」,因此不是个个都要补,所谓不虚不补,补一般是针对有虚来说的。

补包括食补和药补。食补诸如羊肉、牛肉、鸡肉等;药补包括人参、黄芪、阿胶、鹿茸,等。

如果需要进补,则如何进补呢?这应该是因人而异,男女有别,老少不同。补还需根据体质和病情,体质阳虚则补阳,如用甘温助阳的鹿茸等;如阴虚则补阴,应滋阴甘润之品,如兔肉、龟肉、鳖肉,百合、银耳等。气虚补人参、黄芪等,阴血不足补阿胶、当归等。

进补对于有需要的人士是有益的,还要补的恰当;如果不恰当不但无益还有害。因此在进补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无虚不补:身体强壮,体质良好,没有气血阴阳不足的人,也就是中医上所说为平和者,一般不需要进补。

2. 补要对证:对于体虚者,补虚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别,冬令进补也要兼顾气血阴阳,不可一味偏补,过偏则反而引发疾病。因此,冬令进补最好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一般来说,中年人以健脾胃为主,老年人多以肾虚为主,所以补肾尤为重要,重视调补阴阳。

3. 外感不补:患有感冒、发热、咳嗽等外感病症时,不要进补,以免留邪为寇。

4. 补不伤胃:戒滋腻厚味对于脾胃消化不良,经常腹泻、腹胀者,首先要恢复脾胃的功能,只有脾胃消化功能良好,才能保障营养成分的吸收,否则再多的补品也是无用,更令脾胃功能受损。因此,冬令进补不要过于滋腻厚味,应以易于消化为准则。

5. 补不废动:冬令进补的目的在于改善体质,身体健康。但健康的身体除了必要的饮食进补之外,还应特别注意合理的运动锻炼,不可认为食疗就可以代替运动。

6.  补要吃菜:冬季在适当食用牛羊肉进补的同时,不应忽视蔬菜和水果,它们可以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人担心进补时使用蔬菜水果会「破」了补药的效果而不敢吃蔬果,这是没有根据的。

7. 宗中参西:进补时常将药材与肉类、鱼类的蛋白质丰富的食材合在一块煎煮,这难免带来一些其他的问题,如血糖高的人士、血尿酸高的人士、血脂胆固醇高的人士均不可饮食超量,更不可多吃甜类食物,食动物内脏等,肉类、鱼类等高蛋白、高能量、高脂肪等食物。因此,具体进补时,最好咨询注册中医的意见。

常用补方举例:

1.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为碎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食肉喝汤。功效: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

适用于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等血虚及阳虚的人群。

2.瘦肉银耳杏仁百合汤:

材料:瘦肉500克,银耳15克。

药材:南北杏仁各15克,百合20克,蜜枣6粒。

做法:瘦肉洗净原件,加上各药物、清水6碗,煲2小时汤成。

基本特点:瘦肉清润。银耳滋养润燥降压。杏仁止咳。百合治热病烦躁不安、肺热咳嗽、久咳;

3.瘦肉麦冬养阴汤

材料:猪瘦肉60克,石斛10克,麦冬15克,红枣4个。

功效:养胃,生津止渴。

适合糖尿病属胃阴不足者。症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小便多,大便结。

4.乌鸡炖枸杞或炖西洋参

主料:乌鸡,枸杞20克 ,或西洋参30克

辅料:葱段、姜片、鸡精少许、盐、小枣、枸杞

功效:补肾养阴。

适用于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等。

5.黄芪当归炖鸡汤

基本材料:母鸡1只、黄芪50克、全当归10g、陈皮少许、红枣15克。

功效:健脾胃、补气益血。

6.参茸鸡肉汤

用料:高丽参5克,鹿茸3克,鸡肉100克。

功效: 大补元气、温肾壮阳。

适用于元气虚极,肾阳虚衰,症见畏寒肢冷、阳萎早泄、宫冷不孕、小便频数、腰膝酸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