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两种煮法功效两极 水煮润肺健脾 炒香惹痰生热|附食用宜忌

这阵子花生酱闹出有黄曲霉素的新闻,忍不住动手做了一樽花生酱自用。这样甜度可以控制,也不怕高钠,又没有黄曲霉素的忧虑。最重要是自己做的花生酱,比市售的香很多。
花生并不是中国自古已有的植物,明代的《本草纲目》尚未有记载,要待清朝的《本草纲目拾遗》中才有记载,最初是由于外国交通较多的地方如福建先种植,后慢慢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
我们平日常吃的花生,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潮式做法,用盐水烚熟,吃的时候软糯为主;另一种是西式做法,将花生香烤、油炸或连壳炒香,吃的时候以香脆为主。但原来两种不同做法的花生,食疗功效会完全不同。
根据《本草纲目拾遗》,花生的功效表现两极,有人说它:「性平,味甘,舒脾……暖胃」;可是又有人说它「性能动火生痰,常人只宜少吃」(即很易热气及惹痰,一般人士只宜少吃。)。这本书记述了一个故事,可以解释花生表现两极的问题。
有一位富家太太咳嗽痰多,看了很多医生也看不好。玉神庵的一个尼姑建议太太吃烚花生,每日食二、三两,慢慢咳痰减少,半年内大概吃了花生二十余斤,咳嗽与痰喘均消除了。
当时医家猜想,花生如去红衣,只取净肉烚熟吃,就可以有化痰润肺的作用。世俗之人贪香口炒吃,反而是生痰。另外亦有一个故事反映了多吃炒花生的坏处——曾有一名男子因为爱吃炒花生,后患软瘫,当时医家估计是炒花生多食生痰热,痰阻经络而致。
《滇南本草》总结了花生的功效:「盐水煮食治肺痨,炒用燥火行血,治一切腹内冷积肚疼。」可见,盐水煮花生会较为温和,对肺病较好; 而胃寒就较易吃炒花生。
就起花生,就不能不说花生衣。红红的花生衣是补血、止血的妙品,常用于贫血、血小板不足的病人上。

花生
性味归经: 甘,平。入脾、肺经。
主治:燥咳、反胃、乳汁过少、便秘
服用宜忌:
增加乳汁、润肺、开胃健脾煮汤用。
胃寒,反胃(即食物进入即吐出)炒用。
✘筋骨肌肉发炎期间不宜服。
✘多痰黄痰不宜服炒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