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晚期患者的希望:膀胱癌第一种特定基因突变标靶疗法

俗语说,人有三急憋不得,讲的就是尿急、便急、屁急。正常的「急」不要紧,频繁尿急的人就要注意了,尿频、尿急甚至是尿血,身体出现这些异常讯号,很可能是膀胱癌的警告。

膀胱癌最常见症状

膀胱癌是香港常见的癌症,虽然未进入香港十大癌症排行榜,但每年平均约有400宗新症,男性患者明显比女性多,比例大约为3比1,常出现于55岁到70岁的人士身上。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是小便带血,小便颜色呈铁锈色至鲜红色,可能没有痛楚,初时断续出现,严重时会形成血块,令膀胱胀痛及小便不通,如果肿瘤侵蚀膀胱颈的位置,患者会出现尿频、小便困难及感到阻塞等情况,泌尿上皮癌就是最常见的膀胱癌种类。

膀胱癌若在早期发现,还可以手术治疗,但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很可能会继续生长从而扩散到其他组织,扩散性膀胱癌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大大降低,且不适合进行手术,需要接受系统性治疗。

晚期患者的新希望

晚期膀胱癌现时以顺铂(Cisplatin)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的标准,不能使用顺铂的病人会尝试卡铂(carboplatin)化疗或免疫治疗。一旦出现化疗失效或不能继续治疗的情况,首只针对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基因变异的膀胱癌标靶药治疗便是这类患者的新希望。

FGFR标靶药物Erdafitinib是膀胱癌第一种特定基因突变标靶疗法,为口服药物,已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携带FGFR基因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成人患者。研究数据指,约20%晚期膀胱癌患者带有FGFR基因突变。当此基因出现突变,FGFR讯号通路可能被异常激活,令膀胱癌细胞不受控地增生和分裂,形成癌症。而这只最新的标靶药物正是一种FGFR激酶抑制剂,能依附在变异的FGF受体上发挥作用,直接阻断细胞内的讯号通道,使癌细胞繁殖的讯号无法传达,从而抑制癌细胞的活动。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建议,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泌尿上皮癌患者,经过顺铂与其他化疗药物合并治疗的一线治疗无效,使用二线治疗(即含铂剂合并化疗)期间或之后的12个月以内病情出现恶化,可使用标靶治疗。临床研究显示,带有FGFR基因突变、标准化疗失效的局部晚期或晚期膀胱癌患者,使用FGFR标靶药的客观反应率(ORR)达40%,反应持续时间(DoR)为5.6个月,整体存活期(OS)中位数达13.8个月。由于药物可能导致眼部问题,在治疗的首4个月,建议每月进行一次眼科检查,医生亦会监察病人用药后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分量。

像这样利用可靠的生物标记物进行精准治疗的方式,已逐渐成为标准治癌方法。医生为病人进行基因检测配对药物已是惯常做法,日后可将相关基因加入测试行列,或许还会有更多药物可以使用,延续病人寿命。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膀胱癌容易复发,一般建议在接受治疗后首两年,每隔3个月到6个月定期复查,之后每年接受检查一次。病人平日应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有任何异样或新的症状,需尽快通知医生。同时,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立即戒烟、多吃新鲜蔬果,少吃高脂及腌制食物并多做运动,保持身心健康,用积极的心态将疾病彻底打败。

撰文: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邝维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