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症|久坐腹股沟痛|浮针治疗

年近70的芬姨腹股沟痛,曾多次针灸,今次试浮针。

「你哪里痛?」「我脾罅痛!」芬姨指着右侧腹股沟回答。「我腰也痛!」她又指着右侧腰眼说。「那你现在痛吗?」「不,我站着或走路都不痛,行山也不痛,只坐着痛。」「那你现在坐下痛不痛?」「不,我要坐一会才痛。」「明白,痛有多长时间?」「5年。」「那么长时间,看过西医?」「我不看西医。」

脾罅痛在《黄帝内经‧灵枢》有记载,叫「股阴痛」:「足太阴之筋……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脾罅在今天的医学名称是腹股沟,香港人叫惯脾罅。这位置的疼痛一般来自运动拉伤。可能芬姨患病5年,历史久远,记不起怎样弄出这个脾罅痛了。

「你提膝可以吗?」我请芬姨提膝至腰。「啊,有点痛。」我大概掌握了受伤的「第一现场」。

痛点只是第二现场

「第一现场」是浮针医学所用之名词。浮针医学认为,疼痛点只是「第二现场」,这位置出现疼痛,总有第一因和「第一现场」。譬如一条橡筋绳的两个末端钉在木板上,当这条橡筋绳中段被另一块隆起的硬物顶着,那橡筋绳的末端必定承受比前更大的应力,应力越大,疼痛越大。第一现场就是那隆起的橡筋绳,第二现场就是应力最大的橡筋绳末端。疼痛点就在末端,隆起的橡筋绳就是肌肉绷紧部分。

她的第一现场是腰大肌。第二现场就是腰大肌末端附着小转子内侧的脾罅。

我用浮针松开她腰眼范围的肌肉。再请她转身,在腹部进针处理腰大肌,最后在她大脾内侧向上进针处理她的大收肌。

「你现在坐一会看看如何?」芬姨依我吩咐坐在旁边。当我再回来时她说:「感觉好多了,暂时不痛。」「嗯,肌肉有记忆,你回去后你脾罅痛可能稍有反弹,因为肌肉记忆会把刚放松了的肌肉稍为回复浮针前的惯性紧张,你患病5年,反弹是有的。放心,明天我把反弹的紧张肌肉再次松开,三个连日的浮针操作就可以了。」

翌日芬姨覆诊说:「我脾罅痛好像消失了,只是攰!」第三天亦是疗程最后一天,效不更方,我再把相关的「患肌」一一打掉。(完)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