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针对肌肉病痛 不止痛不镇痛 却快速治痛

浮针的适应症很多,浮针发明人符仲华博士把适应症分为三类:肌肉前病痛、肌肉病痛和肌肉后病痛

这三类病痛反映了浮针对治的大部分是疼痛问题,而且与肌肉有关。浮针对治疼痛确实厉害。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固然有「针到病除」的效果,更令人惊喜的是,其治痛效果有如玩魔术一样。不过,浮针治疗疼痛的医学原理不是一般理解的「止痛」和「镇痛」。

浮针原理 针到病除

为何浮针不止痛呢?符仲华博士指出,如果把止痛药利多卡因(Lidocaine)注射到疼痛点,疼痛点上的疼痛固然消失;同样,浮针治疗后的疼痛感也会消失。然而,如果再用重物或利器在原来的疼痛点上撞击,注射利多卡因的痛点不会呈现痛感,因为被麻醉了;而浮针治疗后的痛点的疼痛感却依然如常出现,因为没被麻醉。所以浮针不是止痛或镇痛。

松开患肌 疼痛消失

为何浮针治痛与肌肉有关?浮针治疗疼痛的机制主要源自对紧张肌肉的消除。浮针医学认为,疼痛感觉的出现主要来自绷紧的肌肉!当一块正常的肌肉某处出现病理性紧张,它在拉伸活动时,肌肉近末端部位便出现强大的应力,这个超出正常的应力就会导致疼痛。

浮针的操作对象就是那块紧张的肌肉,叫「患肌」。当这块患肌回复正常的松软状态,末端的应力消失,疼痛也就马上消除,其速度之快有时令人吃惊,相比于麻醉药止痛速度来得更快。

高尔夫球肘个案

王小姐三星期前意外跌倒而手臂落地,手肘内侧有压痛,跌伤后第一个星期往针灸推拿,效果不明显。「你可以用一只手指指出最痛的位置吗?」王小姐在肘关节周围按压,指著内侧的肱骨内上髁。她的痛点也就是「高尔夫球肘」的位置。我大力按压,她「哎」了一声!

我在她肘关节的周围触摸,发觉她的旋前圆肌和内侧的屈腕肌明显绷紧。我在她前臂扎上浮针,先松开旋前圆肌,再处理她内侧的屈腕肌,操作完后我问:「你再给我指一下刚才那最痛点?」她依吩咐很有信心地再按刚才哪一点,「咦,何解找不到?」(完)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