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恶梦|甚么是「夜惊症」? 精神科谢结仪医生教你正确处理方法
最近有家长问及孩子发恶梦时该怎么办,但细问之下,孩子似乎属于夜惊而非发恶梦的情形。她的孩子突然从睡梦中惊醒、睁开眼睛尖叫、一脸惊慌的样子。无论家长如何安慰、说甚么、做甚么也好,孩子好像也没有得到改善。过一阵子,孩子便重新入睡了,但早上醒来的时候仿佛对昨晚发生的事情毫无印象。看到孩子夜惊的模样确实会让家长十分担心,但一般来说,夜惊对孩子长远没有严重的影响,随着年纪长大便会得到改善。

要了解夜惊跟恶梦的分别,我们要知道一晚的睡眠当中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 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属于较浅层的睡眠,梦境通常于这个阶段发生,所以我们较容易记得梦境的内容。而非快速眼动睡眠属于较深层的睡眠,一般较少发梦,亦较难记住梦的内容。
恶梦通常发生于睡梦的时段,即快速眼动睡眠的阶段。当我们从恶梦中惊醒时,意识上很快变得清醒,亦能记得刚刚发梦的内容。从恶梦中惊醒的小朋友很多时都会感到惊慌不敢再次入睡,但在家长的陪伴下,孩子会感到较安心,慢慢安定下来再重新入睡,早上睡醒后孩子对晚上发生的情形亦有一些记忆。
相反,夜惊通常发生于较深层睡眠的阶段,处于半睡半醒状态的时候。孩子们足够清醒去挣开眼睛、离开睡床、手舞足蹈、说话或者尖叫;但由于他们的意识还在睡眠中,所以当父母尝试去安慰他们时,孩子并没有太多反应,有时候甚至乎认不出父母,过后亦记不起晚上发生的事情。
每100个约有5个小朋友出现过夜惊的情况,于幼稚园或小学的阶段比较常见,因为小朋友大脑神经发展未完全成熟的关系。夜惊或会于孩子身体不适、发烧或有压力担心的时候出现。家族史有梦游或夜惊的情况亦会较常见。但一般来说,夜惊不至于影响孩子的健康或身心发展,所以家长们不用太担心。

Photo by Fatherly
至于治疗方面,夜惊一般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和处理。当夜惊出现时,家长先要保持冷静,除非小朋友可能伤害到自己,否则不需刻意叫醒孩子。若然硬将他们叫醒,可能会使孩子更难平复下来。同时家长需确保家居安全,例如锁好门窗,移开杂物以免孩子受伤。家长可协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尽量避免让他们过份疲劳。孩子醒来对夜惊没有太大的印象,所以无需不停追问孩子能否记得晚上发生的事情,以免他们对睡眠产生恐惧。但家长可以跟孩子聊天,了解他们最近有没有甚么担心的事情。
大部分小朋友随年纪长大,大脑发育成熟后夜惊的情况便会改善。若然夜惊情况持续以致影响小朋友日间的表现、或于夜惊时出现伤害自己或他人的风险,请向家庭医生或专科医生求助。

精神科专科医生—谢结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