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认清咳嗽三大成因 乱用镇咳药物可致长期慢性咳喘
近日天气反复,气候变化最容易引致上呼吸道疾病。这个月,就有不少经多方治疗后,咳嗽两三星期还未痊愈的人来到我们诊所了。
「医生怕治咳,土水怕抓漏。」这句俗话就是形容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在专业范畴上却不容易应付。《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说明了在中医的角度,咳嗽的病机可以牵涉身体的每一脏腑。

咳嗽的原因很多,其中,比较普遍的是感冒或感冒继发感染所引起的咳嗽,这种情况只要及时治疗,避免迁延,比较容易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部疾病,都可以引起慢性咳喘。另外,鼻敏感所致的鼻水倒流,胃酸倒流,咽喉病变,心臓病等,都是引起咳嗽的常见原因。正因咳嗽病因众多,要准确判断病因,对症下药,并非易事。若加上病患胡乱用药,饮食不节,日常调护不当,更会令病情加重。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咳嗽是身体自我保护机制的条件反射之一。透过急促的气流将气道内的痰涎及外来物,例如病原体及致敏原清除。故此,治疗上应该避免只用镇咳药物控制症状,而忽略病因。临床上,病人自行购买中西成药长期服用,或因医者急功近利,滥用强力镇咳药物以求速效,常常反而导致病情缠绵难愈,也是病者由感冒咳嗽演变成长期慢性咳喘的重要原因。
中医认为咳嗽主要与肺、脾、肾三脏的病变相关,然而,咳嗽的病变「不止于肺,亦不离于肺」。脾主饮食的消化吸收,亦主运化水湿,故如脾胃素虚,加上饮食不节,易生痰涎,引致咳嗽。肾主纳气,主管呼吸深度,故此患有慢性咳嗽的老年人,因肾气随年老下降,咳嗽比较难治愈。另外,小儿哮喘患者往往因先天禀赋不足,亦难治疗,但若及早调补,配合运动,则有望于青春期肾气旺盛之时得以断尾。

总括而言,咳嗽虽然常见,但治疗上不能随便掉以轻心。对于感冒或疫病引起的咳嗽,应该尽快寻找注册中医师诊断用药,并按照病情制订戒口和日常注意事项,以免病情迁延。病患者也应尽量避免乱用成药,以免弄巧反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