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通病|长期喉干、喉痛、喉沙可能患慢性咽炎 戒2类食物可改善

喉咙不舒服感觉像很小事,吃点喉糖,饮杯蜜糖水,或是吃点伤风感冒药很快就会消退。但如果喉咙不舒服的感觉纠缠数星期、甚至以月及年计,感觉就不一样了。
临床上,原来有很多人都面临长期喉咙不舒服的问题。每逢秋天,呼吸系统问题的病患就会增多,尤其是教师和喜爱唱歌的人士,每年入秋,明明好了不少的慢性咽炎也会发作。
成因多样 不一定是发炎
慢性咽炎中医称为「慢喉瘖」、「音瘖」、「梅核气」等,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咽喉疾病。中医认为与肺燥、气滞、痰郁、血瘀、肾虚等因素有关,不一定是发炎。
慢性咽炎虽然不致命,可是却非常磨人,影响说话工作、甚至令人放弃歌唱乐趣。中医认为声带的发声,喉管的滋润都和肺气有关。肺气强的话,发声洪亮,喉咙不会觉得干燥。中医认为肺与自然界秋气相通应,秋气主燥,容易消耗肺部津液,令气管声带干燥,加重症状。
教师咽喉问题多因气虚
40岁的杨小姐是一名小学教师,从事教职已十多年。初入行时,也曾因为每天声嘶力竭管理课堂秩序而急性喉咙发炎导致失声,自此十分小心保养声带,喉糖是每天必备,有空就泡杯蜜糖水饮用,除了容易声沙之外,倒也没有大事。可以近一年来,她开始觉得喉咙总是不舒服,不时喉咙痛、喉咙干,饮再多的水、吃川贝枇杷膏也不管用。情况差的时候甚至觉得喉咙总是有东西卡住,常想清喉咙,课堂上说话也觉得吃力,有时候说了半堂声音已开始沙哑。
刚开始她以为是声带瘜肉,于西医照了咽喉镜后发现只有轻微发炎,其他没有异常,不明白为何总是有异物感。近来开学后情况加剧,于是转向中医治疗。详细问诊后,发现她于2年前诞下一子,近一年来由于升职问题压力极大,往往回家仍要工作至十一、十二点才可休息,整个人极为疲惫。中医断症为「慢喉瘖」,亦即「慢性咽炎」。
长期患者治疗不止润肺
可能你会觉得,既然是干燥问题,饮多点水、吃些滋润的食物如雪梨、蜂蜜不就可以了吗? 的确,如果是轻微的、初起的情况,吃些滋润的食物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但对于长期患者来说,问题除了出在肺外,还跟气虚、肾虚有关。
「肺主气」,说话、唱歌都需要用气,当用得太多,就会成为气虚,连带肺也会变虚,无力滋润气管,造成说话不够气、容易声沙的问题。当肺气虚时仍坚持说话唱歌,情况会越加严重,这就是为什么老师的声带问题总是反反复复的原因。
另外,很多人都不知道,「肾经挟于咽喉」,肾经是经过咽喉的。当年纪渐长、高龄生育、工作过劳等,都会损伤肾气,出现肾阴虚的情况,不能滋养咽喉之余,虚火更会造成长期的喉咙痛。所以有人会发现,明明年轻时唱多久的歌、说多久的话喉咙都没有事,为何中年之后就不行呢?另外,「久病必瘀」,长期的咽喉及声带问题会令患部的气血不能流通,咽喉及声带不能柔润,自然觉得发声异常,咽喉时有异物感。
戒干燥辛辣食物
要预防慢性咽炎或防止恶化,应戒烟、少吃辛辣、烘烤的食物如多士、果仁、薯片、油炸食物等。平日多饮水,纠正用口呼吸的习惯,加上中药调理,改善并不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