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食错青皮会破气? 中医教你分辨陈皮与青皮

走过水果档,又被清香的气味吸引住。见到档口排著的一串串青色果皮,代表晒果皮的季节又到了。柑橘属的果实如橙、柚子、柠檬、桔等等果皮都有大量的油室(即是大家所说「橙皮纹」凹进的地方,图中青皮透光的部位),因此当我们切开柑橘属的果皮时,都会有很特别的气味涌出,橙皮的味道很多人觉得太刺激,而柚子、柠檬的味道大家都会觉得相对清新可人。
而制陈皮用的新会柑,也是柑橘属的果实。它的特别之处在于香气绵长醇和,所以在各种柑橘属的果实中脱颖而出,成为中药陈皮的材料。但如果要做中药「陈皮」用的应是红色的新会柑果皮,而现在上市的青色新会柑,晒出来的是中药「青皮」。
陈皮《中国药典》
来源:芸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广陈皮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度均匀,约1mm。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
青皮《中国药典》
来源:芸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习称「个青皮」;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花青皮」。
性状:四花青皮 果皮剖成4裂片,裂片长椭圆形,长4-6cm,厚0.1-2cm。外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密生多数油室;内表面类由色或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小筋络。质稍硬,易折断,断面外缘有油室1-2列。

(平日我们最常见的青色柑皮,是新会柑未成熟的果皮)(网上图片)
《中国药典》是中药材的金标准,我们可见红皮果皮晒出来的是陈皮,青色果皮晒出来的青皮,是两种不同的药材。很多人都以为新会柑就是绿色的,其实绿色的是未成熟的果实,当它成熟了之后,会变得更大一些,果肉也会变甜,成为新会大红柑。
青皮和陈皮的功效也有不同。简单来说,陈皮因为是成熟果皮,会较为醇厚,可以调理脾胃,对于脾虚、体质弱的人较好。而青皮是未成熟果皮,会较为刚猛,临床一般用于行气如痛症、食滞等问题。青皮于《本草纲目》中称为青橘皮,「有滞气则破滞气,无滞气则损真气。」
陈皮功效: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青皮功效: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能与主治】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癖,乳痈,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我青皮及陈皮都晒过。以下是2009年开始晒的青皮,现在已经陈化,没有了刚晒的芳香清锐的味道,和真正陈皮相比起来,味道偏薄。


以下是我2017及2019年晒的陈皮,明显带有橙红色,而且皮较厚,虽然年份还新,但比2009年晒的青皮有更浓的香气,可惜尚未陈化。


(左手边的是陈皮,右手边的是青皮,可见两者因为一个已成熟,一个未成熟,大小相差很远)
至于为什么香港一直以来都习惯以青皮来代陈皮呢?
以我个人处理陈皮及青皮的经验来估计,是制陈皮用的新会大红柑实在是太难处理了。因为已经完全成熟,运送过程中很易碰烂,影响果皮的完美度。我买了一箱大红柑,即使水果店已代为剥开,可是最后也有部份果皮是不完美的。而且因为果皮含水量高,剥皮时也较青皮难。含水量高带来的另一问题,是风干时必须是大晴天,一旦天阴甚至多雨很易就发霉。而且大红柑的鲜果皮香味不如青皮,反而是微甜的果皮味,吸引力不如青皮。
反而青皮因为果实未成熟,果皮含水量低,长途运送也不易烂。果皮也非常易剥,而且新剥出来的果皮极为清香,十分吸引。在商言商较好招徕。而且它易晒干,一般在家中排在窗边已可风干,十分易处理。
那么,家中珍藏了数十年的「青皮」是不是不可食用呢?当然不是的。虽然它不够陈皮这么温和醇厚,可是如果已摆放超过十年,其实已经可以当成陈皮使用,不过药力没有同年份的陈皮这样好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