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游|一位难求!参观前深水埗配水库 探寻石硖尾主教山英殖时代古罗马建筑
英女王的离开,教人怀念港英时代在香港种下的一切美好事物,凑巧今周参加了水务署的前深水埗配水库导赏团,走入百年前英国工程师留下的一级古迹,了解其结构与九龙半岛供水的历史。

一位难求!每月初网上开放预约
能够走进这古迹,纯粹因为两个意外。第一个意外,是2020年12月水务署意外清拆了部份位于石硖尾窝仔山山顶的战前配水库,使这个长埋地底的罕有古迹曝光。原来因为水务署以「水缸」称呼配水库,令古迹办以为是一个普通水缸并展开清拆;结果古罗马式柱梁及红砖建筑引起市民关注,由最初深水埗街坊到场举牌抗议,到保育团体、历史专页和区议员关注,工程最终刹停,并于2021年6月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年底开始举办免费导赏团,让市民走进这座未被发掘前也谢绝参观的百年古迹。
第二个意外,是预约上的意料之外。导赏团由开办至今,都难以预约,加上疫情限制了参观人数和团数,每个月初登入网站时都预约不果,幸运地9月1日登入时发现数天后有空位,立即「执鸡」预约成功,促成今次「意外」参观。
登上主教山 走落圆形大水缸
主教山这名字不常听见,位置却在旺中带静的石硖尾,由港铁站一出来往上望,就是主教山的身影。主教山一直以来是附近街坊的晨运热点,由巴域街沿斜路一路走上,爬楼梯就可登顶,山顶平地多年来由水务署围封,没人知晓山顶草地下方是怎样模样,但整座山却起满了民间自建的乒乓波枱、健身单车、庙宇等,可是一个与世无争的静土。

▲石硖尾站一出其实就是主教山

▲巴域街集合点

▲由巴域街往主教山走

▲要走约300级楼梯登上山顶

▲深水埗主教山

▲主教山上有不少街坊摆设的运动设施及寺庙

▲以前用简陋围栏圈住的山顶,现加建筑铁闸
导赏团在巴域街集合,再由导赏员讲解并带领登上300多级楼梯的主教山,听过一轮百多年前港英政府刚接管九龙半岛时,由没有水塘到开发储水设施的历史,就徐徐走下盖篷下新建的楼梯,在圆形的大水缸内探索。前深水埗配水库曾是连接水塘至用户之间的中转站,由于为九龙半岛供水的第一座水塘远至金山的九龙水塘,九龙半岛上共建了3个中转站,另外两个位于油麻地及红磡,以为九龙塘、深水埗一带供应食水。

▲因拆卸而见天日的位置,建成玻璃盖篷,并成了配水库的入口

▲每人可借用的接收器,要自备耳筒

▲进入配水库前听导赏员讲解历史

▲走落楼梯便是重见天日的前配水库

▲配水库平面图

▲在山顶地面可见的通风天井
前深水埗配水库在清拆时,将圆形储水池中108条花岗岩柱拆掉了4条,石柱之上则以红砖砌成仿罗马式拱券,虽被称为「罗马式」建筑,却与坊间称呼的罗马建筑无关,红砖之上的混凝土天花墙,间隔之间设有让空气和水流涌的平衡管,另有小型天井和通风井,建筑中充满智慧,使九龙区供水无间断数十载;后来因为新界更大的水塘落成,以及引入东江水,这几座百年历史的配水库便被更大容量的新处所取替;当中有些已被拆卸,如同样是仿古罗马建筑的红磡、马己仙峡道及克顿道配水库。幸好在这个时代,民间抗议的声音仍能保住一些被忽略的古迹,希望香港的美好,可以像前深水埗配水库一样不会再倒下。

▲一步一步走下楼梯,发现配水库中的石柱阵相当整齐宏伟

▲仿古罗马式的圆搭形走廊

▲天花是石屎,以前山顶上的大树的气根生进配水库中

▲配水库最深处看到的景象,也很难相信这是一座储水缸

▲当日被破坏的天花和石柱,仍原块保留在配水库内
:::前深水埗配水库导赏团:::
参加费用:免费
报名办法:每月1日上午9时开放翌月之时间,可以个人(1-4人)或团体报名
人数:每团最多2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