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游】得闲散步|何文田。四山(上):何文田山、十二号山 闹市中寻找老屋颜
何文田随著有港铁开通,由昔日隐于山上的宁静住宅区,变得更畅达,而且何文田一带共有四座位于九龙市区的小山丘:何文田山、十二号山、老龙坑山及采石山,今次先行其中两个:何文田山、十二号山,细看这个旺中带静的住宅区当中的美丽面貌。

由旺角一边的何文田出发
何文田山其实泛指由何文田山道一带的位置,是传统的旧式豪宅区,由旺角出发穿过胜利道,再过马路就是两边建了整齐楼房的何文田街。一直很喜欢何文田街的感觉,可能是由陈奕迅主演的《短暂的婚姻》迷你剧集所致,也可能是曾经光顾过这里的一间发廊多时,由旺角的熙来壤往一转入这条街,自然就感受到截然不同的舒闲,由头至尾走过270米长的何文田街,会发现这里的豪派不在于富丽堂皇的装潢,而是甚有古雅氛围的数层旧式矮房子,街道上种了树,阳光能轻易不受遮挡照射两旁大厦外墙,看看楼房的旧窗花、骑楼与大门装饰,是少有整条街也保持一致氛围的街道。走到街尾,拾级而上,在树影婆娑中登上何文田山道顶再缓缓走下坡,走过车水马龙的公主道,又是另一老屋颜重地:爱民村。

▲转入何文田街就感受到与旺角截然不同的份围。

▲这些五层高骑楼旧式大宅,在香港买少见少。

▲树木比楼房还要高的市区楼,相当奢侈。

▲拾级而上走到何文田山道上,绿意盎然。

▲这里的大树在九龙市区来说已相当茂庄。
九龙中部唯一井字型公屋
爱民村是九龙市区少有井字形公屋,靠近公主道建有五幢,走进井字中间仰望天空,栏河挂了晾晒的被舖,是屋村常见的面貌。爱民村是我小时候一年一次去拜年的地方,依稀记得有个有石屎迷宫的小公园,今次已经找寻不了,穿过忠孝街行人隧道走屋村另一边,屋型变成长直型,相连爱民广场和冬菇亭街市结构,对居民来说十分方便。惜广场里的经典茶餐厅老店天马快餐两年前已结业,换成连锁店,街市也变成一式一样的小档贩,但旧式公屋休憩地方的热闹感觉依旧,老人家在椅子上乘凉,楼寳换上了簇新颜漆,近日网上又再流存昔日英女皇伊莉莎伯探访爱民村时的相片,果然公屋越旧越有故事。

▲好天气的日子,晒被舖的位置总会满座。

▲探头在井型天井向上望,是新公屋没有的屋村面貌,也充满都市传说。

▲四通八达、依地形而设计的公屋,不似现在一式一样的新屋村。

▲旧屋村的空间感相对较高,不似新屋邨的屏风楼。
新天桥连接十二号山隐世球场
何文田港铁站,基本上不是在何文田的范围,要靠长长的天桥才能接驳爱民村及另一边山的何文田邨,但在规划时把十二号山上的何文田西食水配水库改建成忠义街公园及运动场,现由天桥系统连接,倒是方便。由天桥系统乘电梯就可登上忠义街公园,基本上是附近的高位,花园人流不多,走至运动场一方更是无遮挡的红磡与尖沙咀全景,也就是英国管治香港时期称呼的「No 12 Hill」十二号山,闲逛当中正值阳光普照的三十度高温,散步或做运动的人不多,更觉这里舒适,景观可媲美附近的豪宅,如此风光不由有钱人独享。

▲从天桥接连上忠义街公园,又是另一番市区少有能望到广阔天空的景色。

▲忠义街公园可算是市区人流稀少的休憇好地方。

▲公园后方的标准足球场,建于配水库之上,所以没有被征用来起楼,在这里可眺望整个红磡及尖沙咀,是何文田山上的后隐世好去处。

▲下望是何文田站上盖的新楼房地盘,景观将会里遮挡。

▲球场下的水库入口
返回天桥系统,可以经天桥及电梯走至何文田港铁站,余下两座山老龙坑山及采石山的行程,则留待下回分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