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引发 中西医药之战

不过数年间,这世界由相对和平,变成烽烟处处。香港分了两个颜色,俄乌成为敌人,连本应互助互补的中、西医药,也因为一场新冠,而衍生出相互攻讦的局面。

领衔主演的是连花清瘟胶囊。它是针对2003年沙士而研发出来的配方,其后在国内一直用于治疗冠状病毒感染。2020年疫情爆发,国内的新冠中度或重症,都常会用连花清瘟治疗。消息传到香港,连花清瘟胶囊每次返货都被抢购一空,当中有不少是买来寄到欧洲给朋友、家人的,因为有很长一段时间欧洲的疫情非常严峻,而西药还没有任何针对性的药物可用。

直至本港爆发第五波,有专家向传媒提到轻症可自行服食退烧的成药,中、西药战幔正式挑起。中医药拥护者提出,政府既无力照顾当时每日以万计的确诊者,而连花清瘟等中成药在国内已证实有效,为何政府不积极引入,让市民使用?

当然,也有科学拥护者认为,中成药没有足够临床数据,「唔科学」。但科学的精神是什么呢?是临床研究,还是事实?有人提出,「跳楼会死,冇任何临床研究,但有很多事实证明,够唔够科学?连花清瘟有助新冠患者减重症甚至康复,在国内已有很多案例可证明,怎会不科学呢?」

到外国研制出新冠药物,港府大手购入,战事又进入另一局面——从医院的临床使用看,西方新冠药物,疗效和连花清瘟好像差不多,但前者每剂350美元,后者每盒(2日药量)只是50港元。拥护西方药物的专家,立即多了个「药厂sales」的称号。

此外,中、西方研发的新冠疫苗,也成为另一战场。科兴、复必泰,不断涌现「谁更有效」的说法,令各自的拥护者乐此不疲。然而,对于大部分市民来说,中药好还是西药好,科兴强还是复必泰劲,是永远搞不清的,网上互争的讯息只会令人无所适从。

说到底,药物也好,疫苗也好,中、西医药本身是无意引发争议的,它们的目的只是防病救人,最好能互相合作。搞出一场场混战的,是人。随著第五波放缓,这些无谓的争论,也该静一下吧。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