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膏里没有枇杷? 枇杷、枇杷叶、枇杷膏食用宜忌

最近枇杷开始上市了,走到郊外也开始见到枇杷树开始结果。其实香港是可以种枇杷的,不过可能天气较热或是其他原因,果实一般不大,但是果实还是很甜美的。说到枇杷,很多人都知道枇杷对咳嗽好。但是大部份人都不知道,枇杷膏是没有甜甜的枇杷果,只有枇杷叶。而中药用来入药的,一直都只是枇杷叶为主,想靠吃美味枇杷果来治咳,很多时候不但治不了咳,反而更多痰更咳。近日肺炎肆虐,枇杷膏也多了很多人吃,不过初起肺炎一定要慎吃,以免肺炎痊愈后留下痰咳的问题。

路边看到村民种植的枇杷树,果实累累,一定花了不少心机。

枇杷果

甜美枇杷人人爱,如果上网搜寻,就会得出很多枇杷清热解毒止咳的结果。依据《本草纲目》,枇杷性平,不凉不燥,因此不能清热解毒,也不会太过补益。有时候网上资讯是「你抄我,我抄你」地以讹传讹,一定要小心分辨。

虽然枇杷果性平,但因为甜味,比较易生湿。《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助湿生痰,脾虚滑泄者忌之。」《本草纲目》:「多食发痰热,伤脾。同炙肉及热面食,令人患热毒黄疾。」简单来说,就是枇杷果虽然不凉不燥,可是易生湿生痰,多吃及和烤炙肉火类一起吃,很易引致湿热问题。而本身咳而多痰的人,吃了枇杷后多痰问题会更严重,咳得更厉害。

适合人士:喉干口干,痰黏而少,黏于喉咙难出,干咳为主人士

不适合人士:痰多,本身有湿热问题,如皮肤易搔痒、易生湿疹、皮损有渗出性倾向者

枇杷膏

枇杷膏很多厂家都有出,成份大多数含有桔梗、沙参、枇杷叶、远志、川贝、款冬花、半夏、茯苓、薄荷、蜂蜜等成分。很多人以为枇杷膏甜甜的一定是因为加了很多枇杷果。其实枇杷膏里面的不是枇杷果,而是枇杷叶!而甜甜的味道来自蜂蜜或麦芽糖。

枇杷膏的主要作用,就是润肺。如果是干咳、少痰、喉咙干痒、痰少而黏、声音沙哑,吃枇杷膏就可以滋润肺部,减少干燥症状,从而止咳。但如果本身已经有很多痰,甚至在发热期间,并不适合食用。因为它味甜而稠厚,易生痰生热,发热期间服用反而令热度难退。

适合人士:干咳、少痰、喉咙干痒、痰少而黏、声音沙哑

不适合人士:发热、喉痛如火烧、肺炎初期、痰量多

枇杷叶很大片,有点似木兰花树叶。一般都用干品并已除毛或蜜灸炮制过。(网上图片)

枇杷叶

一般人应该比较少接触到枇杷叶,因为它味道不怎样好,带有苦味而且叶身有硬毛,经处理后仍有少量毛碎,入药时往往要「包煎」(即用布袋包好再煲),以防碎毛导致气管敏感,因此很少用作煲汤料。可是平日治咳、甚至是皮肤问题,都很多时用到枇杷叶。所以枇杷树的精华,应在于叶而不在于果。

《本草纲目》言枇杷叶:「苦,平,无毒。」「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简单来说,就是枇杷叶味苦,有下气功能,对于「气上逆」的各种疾病如咳嗽(肺气上逆)、呕吐(胃气上逆)都有效果。而且对于肺热咳嗽效果更佳。由于肺主皮毛,枇杷叶又归肺、胃经,对于皮肤热毒生疮,如面部及胸前背部的暗疮都有不错的清热效果。

现在于药店购得的枇杷叶都已处理好并切碎,看不出大小。而枇杷叶是越大越好,《本草纲目》「采得,秤湿叶重一两,干者三叶重一两,乃为气足。」即是新鲜的枇杷叶,一片有一两(折合现在35g左右),干叶3片为一两才算够药力。

虽然枇杷叶治咳,但一般需配合其他药材才够药力,单用枇杷叶泡水药力一般。建议久咳仍是咨询注册中医师为宜。

 适合人士:肺热咳嗽、痰黄、口干

不适合人士:非常怕冷,痰清稀如水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