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与精神健康
新冠疫情一浪接一浪,大家都疲累沮丧,笔者最近替NGO「香港精神健康促进会」编印年报,年报内由中文大学精神科学系陈佳鼐荣休讲座教授撰写的一篇感言,却提醒大家在疫情环境更需注意精神健康。
陈佳鼐教授在文中说,新冠流感病毒疫情,「其感染之迅速度与全球普遍性,很像是1918年H1N1的流感病毒疫情的缩影。因此,大家亟须借镜于当时全球所累积的公共卫生社区操作经验。如配戴口罩、使用消毒剂、保持个人卫生、保持社交距离、隔离感染人群、边境检疫或控制人流进出感染社区等等。」

他又指出,今日全球性的新冠流感疫情,无疑是普世性的压力源。「其对人类的影响不只限于心身疾病,更牵涉个人的生活与其他人际社区活动,如工作、家庭生活、社交活动、教育、旅游、经济等等。所以,讨论新冠流感病毒与心理精神疾病,就应该了解这种压力源对个人、家庭、社区所产生的冲击。」
陈教授表示,这种冲击,除了直接产生许多个人的负面情绪如恐惧感、情绪低落、睡眠问题、退缩或自闭行为外,也在社区内间接酝酿许多错误或扭曲的讯息(Infodemic),增加更多负面的情绪或精神疾病。 他又表示,「在精神医学方面,可能会产生适应障碍,呈现焦虑、抑郁、失眠、易发脾气、或自杀念头等症状。进一步也可能衍生焦虑症、抑郁症、或激发其他精神疾病与行为障碍。」
同时,新冠病毒疫情所带来的封城与社交距离措施,也间接影响社区的大经济环境;这些也会影响个人与家庭的心理精神反应,特别是已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士和低收入而正在生育的年轻家庭。
以上重点是陈佳鼐教授在数月前撰写,适逢上周Omicron令本港要再度收紧防疫措施、禁晚上堂食。市民精神健康问题相信即将浮现,大家对人对己都要关注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