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诺 - 钢琴与小提琴共谱音乐诗篇 | 任意行
我安坐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上层的G83座上,俯望大舞台,钢琴的右侧轮廓清晰如画,沈靖韬的侧影专注而沉静,其十指在琴键上翩跹跃动,仿佛与音乐共生。这一夜,他不仅展现了精湛的技巧,更以深邃的诠释,与小提琴家陈蒨莹的绚烂琴音交织,共谱了一场动人的音乐诗篇。
贝多芬的《C小调第七小提琴奏鸣曲》,如一场灵魂的对话。钢琴与小提琴时而齐声共鸣,时而彼此追问,在紧张与不屈的乐音中,迸发出贝多芬内心的风暴。那不仅是旋律的流淌,更是情感的激荡,是矛盾与力量的深刻交融。
易沙儿的《G大调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被誉为技巧的巅峰之作。陈蒨莹之独奏,举重若轻,驾驭了每一个艰难的音符——从双音的复杂交织到泛音的轻灵飘逸,她以琴弓绘画「黎明」的苏醒,从朦胧渐至辉煌;又以「乡村之舞」的奔放节奏,引动听者心弦,仿佛置身于欢腾的节庆之中。
随后,沈靖韬独奏孟德尔逊的《苏格兰奏鸣曲》,如一幅流动的画卷。第一乐章的琶音急促而汹涌,似风雨欲来,勾勒出苏格兰高地的苍茫与忧郁;第二乐章则如精灵舞动,音符轻盈跳跃,仿佛民间舞蹈的欢快场景;至第三乐章,乐曲渐次激昂,最终毅然转向大调,以灿烂的琴音划破阴霾,引领我们走向光明。曲终一瞬,我情不自禁地鼓掌喝彩,心中激动难平。
沈、陈二人合奏的莉莉.布朗洁《夜曲》,亦如星光点点,温柔而深邃。沈靖韬曾对传媒说,每一次演奏过后,过数小时直达深宵方能平复心情。我想告诉他,作为一名乐迷,他的琴音带我走过一场难忘的旅程——沿途有风暴,有黎明,有辽阔的天地,更有恒久的感动。
张诺

钢琴家沈靖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