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诺 - 港乐的「音画」 | 任意行

  香港管弦乐团最新乐季在哈丁(Daniel Harding)的指挥下,以理察.史特劳斯的交响诗《唐吉诃德》作为开幕重头戏,这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场充满戏剧张力的声音戏剧。在哈丁精准而富于想像力的领导下,大提琴手鲍力卓化身为梦想家唐吉诃德,小提琴手王敬与中提琴手凌显祐则分别演绎桑丘.潘沙与杜尔西内亚等角色,共同编织出一幅栩栩如生的音乐画卷。

  史特劳斯这部创作于1897年的作品,以变奏曲形式描绘塞万提斯笔下那位沉迷骑士小说的幻想家。哈丁对作品的处理展现出他对后浪漫时期音乐的深刻理解,他巧妙平衡了乐团庞大的声响与独奏乐器的叙事性,让音乐既有交响性的壮阔,又不失细节的精妙。

  鲍力卓的大提琴演奏无疑是全场焦点。他手中的大提琴不仅是乐器,更是唐吉诃德的灵魂代言人。从开场那个充满理想主义的主题,到「风车大战」中的激烈冲突,再到最终回归平静的自我觉醒,鲍力卓的演奏技术精湛而情感丰富,完美捕捉了这位悲喜剧人物的精神世界。

  王敬的小提琴则以灵动的音色塑造了桑丘.潘沙这一现实主义伴侣的形象,他的演奏既有幽默感又不失温暖,与鲍力卓的大提琴形成了鲜明而有趣的对比。凌显祐的中提琴在描绘杜尔西内亚等角色时,展现了乐器独特的音色魅力,为整个音乐故事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层次。

  哈丁指挥下的香港管弦乐团表现出色,尤其是在描绘「羊群」、「风车」等场景时,乐团展现了惊人的音色变化和戏剧表现力。哈丁对乐团声部平衡的掌控堪称大师级,即使在最复杂的音响结构中,每个声部线条依然清晰可辨。

  这场演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哈丁与独奏家及乐团之间建立的音乐对话关系。他没有简单地指挥乐团伴奏独奏,而是让三者形成平等而密切的互动,真正实现了史特劳斯作品中那种「音诗」的理想。

  香港管弦乐团以这样一部需要高度技巧与艺术修养的作品开启新乐季,显示乐团在哈丁带领下日益增长的艺术自信。这场《唐吉诃德》不仅是对史特劳斯音乐的精彩诠释,更是港乐艺术实力的充分展示。它为新乐季设立了高标准,也让乐迷对港乐未来演出充满期待。

张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