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丞责 - 盂兰盆节典故 | 李丞责博士玄学信箱
本年的农历七月刚刚过去,许多人在这段日子避免办喜事、搬迁,甚至少去夜街,现在皆可复常。与其说这些避忌是迷信,其实更应将其视为对其他众生的一种尊重。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盂兰盆节的由来及典故:
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节,正源于《佛说盂兰盆经》。经中记载,目连尊者修行得道后,想以神通寻找亡母。他发现母亲因生前吝啬贪婪、恶业缠身,堕入饿鬼道,受尽饥饿之苦。目连心生悲痛,立即以钵盛饭,以神通送给母亲,但因饿鬼道业力所致,饭入母亲之口却化为火炭,使其无法下咽。无计可施的目连只好向佛陀求助。佛陀教导他于七月十五日,准备百味饮食,盛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僧众受供后,凭此功德回向母亲,最终救助其母脱离饿鬼之苦。
自此,世人将七月十五视为孝亲与超度的重要日子,称为盂兰盆节。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孝道并不因生死而中断,子女仍可透过布施、供养与修善,将功德回向亲人,令其离苦得安。这也是佛教对「孝」最深刻的诠释。
盂兰盆的精神并不限于超度亲人,更提醒世人对一切众生怀抱悲悯之心。佛经有云「众生皆苦」,人道虽然较饿鬼道舒适一些,有各种吃喝玩乐的享受,但也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之苦。很多人即使美食佳肴当前,心里依然充满各种烦恼,身体亦有各种病痛,无论贫富皆有各自的苦。七月的避忌习俗,正是文化上对人们的提醒,让世人谨记敬畏天地、谨言慎行、多体谅及帮助其他众生。就像目连尊者一样,惦记亲人及一切众生之苦,多做功德并回向给亲人及有需要之众生。
著名玄学家李丞责博士逢星期一为读者解答风水玄学问题;欢迎电邮至[email protected],标题请注明「头条日报专栏读者发问」,李丞责博士会抽签回复。
李丞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