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为 - 体重歧视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 营爆生活
体重歧视 (Weight Stigma)是指因个人体重或体形而产生的负面观念,例如过重人士经常被人称为:「肥婆、肥佬、肥妹、肥仔」等。体重歧视被世界肥胖联合会定义为歧视行为。常将有体重问题者视为懒惰、缺乏意志力、不自律和没有吸引力。体重歧视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研究显示,超过40%的美国成年人曾经历体重歧视,但亚洲数据较少。体重歧视不仅限于成人,也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常见于学校、家庭及社交媒体之中。
体重歧视不仅是言语伤害,更是一种社会问题,也能影响其身心健康。体重歧视与肥胖、糖尿病风险、皮质醇水平等健康问题有密切关系。心理上,它可导致饮食失调、抑郁、焦虑及自尊心下降,使肥胖症患者更加避免寻找正确治疗方法,从而影响健康。研究指经历体重歧视者,患有体重问题的机率更高,死亡风险亦增。
令人惊异的是医疗专业人员包括医生、护士、专职医疗人员竟是体重歧视的第二大来源,对体重较高者存有显著偏见。这种偏见可能导致误诊和延误治疗,影响护理质素。过重患者常因体重问题感到被医疗人员不尊重,可能导致他们避免求医,控制体重的动力或努力亦受影响。
事实上,引致体重上升的原因非常复杂,有时候非单纯通过节食或运动可解决。消除体重歧视对于实现公共衞生目标非常重要。为减少医疗人员中对过重的人产生歧视,可考虑采取以下策略:
一、增加教育——多了解肥胖的不同成因及多方面的体重控制方法;
二、多理解体重管理中不可控的因素例如环境、经济能力、情绪、遗传基因等;
三、增加同理心,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改变对过重人士的态度;
四、采用包容性方式,如「Health at Every Size (HAES)」的理念,就算过重,都可以活得健康。
体重歧视是普遍被忽略的身心问题,对各年龄层均产生严重影响。建议在医疗领域通过教育、同理心培养及采用包容性方法,希望可有效减少体重歧视,促进社会公平与健康。
林思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