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达智 - 宴游金叵罗 | 智智乐GO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推出特别展览:

  「流动的盛宴——中国饮食文化」,参观展览之前,摸不清楚内容,以为有关食物;事实展示自远古透过我们自家的礼制,其后透过丝绸之路与西域文化与贸易流通之间,出现的饮食器皿。

某程度上,学习不同的饮食器皿及功能之外,游览一个多小时之后发觉自己最大的得益,来自不同器皿的名字,认识了不少文字及其叫法。

  例一:斟酌

  斟酌二字用于现代,意谓有商有量,沟通事情与量度。

  唐代及之前的饮酒方式,主要是以勺或斗从盛饮器中将饮料挹注至饮器中。至今仍常用的「斟」、「酌」二字,一从斗一从勺,本意也是用勺子舀取或挹注饮料。

  例二:金叵罗

  「叵罗」在中古文献屡屡出现,是为外来词汇在汉语中的音译,亦译为:「颇罗」、「破落」及「不落」。

  唐代李白有诗云:蒲萄(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宋代苏辙亦有言:惟知醍醐滑,不悟颇罗大。

  时至今日,广东话仍以「金叵罗」形容极受宠爱的小孩。

  有学者认为「叵罗」与「多曲长杯」可能属同一器皿。多曲长杯起源于5世纪萨珊王朝(今伊朗一带),用于贵族宴会的仪式,受到萨珊风格的影响,唐代的玉器模仿了多曲长杯的造型,但与萨珊原型不同,增加了单耳上有孔可以穿绳,以便随身携带,反映盛唐人随意气韵:去到边,饮到边!

  展览分四单元:

  1. 跨越生死——礼食同源

  2. 跨越文化——胡食风尚

  3. 跨越山水——游宴之乐

  4. 跨越时间——传承

  笔者对「跨越山水——游宴之乐」,特别向往;是次展览「流动的盛宴」5个字与「游宴」相互呼应,游与流动同义,游宴便是流动的宴会,某程度上便是英语Picnic,饮食置身于山水风景之间,Jane Austen笔下1800年间的英国在国势渐次强盛,民生太平,游宴于户外风景出现频繁;EMMA,PRIDE and PREJUDICE等等名著出现不少有闲阶级的游宴描述。早在1800年之前1000年的唐朝,其后的宋朝,明朝⋯⋯中国文人雅仕游宴流行,过着Picnic于山水之间的乐活;如非太平盛世文化鼎盛,何来「游宴之乐」?

邓达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