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ine Li - 哪吒归来:传统神话的当代突围 | 上海C语

  今年在内地度新岁,全家去看贺岁片,当时还犹豫看「射雕」、「封神」还是「哪吒」,最后选择了老少咸宜的「哪吒」。绝大多数70/80/90后细个都看过「哪吒」小画书同动画片,很容易勾起童年回忆杀,80岁的婆婆则是当年从戏曲中了解并是口述传承神话故事的那代人,而3、4岁的小朋友则是第一次观看。结局当然是皆大欢喜,人人看得津津有味。

  俗话说「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也正是为甚么「哪吒2」席卷全球,票房突破130亿的原因。这个身缠混天绫的中国神话英雄,正式跻身世界动画史殿堂。从荷里活到奈飞总部,行业观察者都在追问:为何这个东方魔童能引发跨文化共振?答案藏在传统叙事的当代演绎与高技术美学的双重突破中。

  「我命由我不由天」——新版哪吒保留「逆天改命」的内核,却将古典文本中极端的「削骨还父」转化为代际和解的现代寓言。当李靖从父权符号变为愿为儿子承受天劫的父亲,西方观众看到《星球大战》式的亲情救赎,亚洲观众品出儒家孝道的当代演绎。这种叙事在后疫情时代也戳中了人们的痛点。观众在黑暗影厅中经历的130分钟,本质上是场集体的心理仪式——通过见证神话英雄打破宿命,获得对抗现实困境的勇气,这也是经济下行和不安定的乌卡时代,所有人心底仍留存的美好希冀。

  高科技运用让徐克《蜀山传》未竟的仙侠幻梦,在太乙真人的山河社稷图中实现。1380个特效镜头打造的元神出窍场景以及12万核渲染打造的「万龙甲」特效,这种将道家玄学嫁接现代科学的视觉演绎,既满足了Z世代对超现实场景的审美苛求,又为古老神话披上赛博朋克的未来感外衣。

  当三头六臂的哪吒在IMAX银幕召唤雷电风暴时,观众看到的不是单纯的法力展示,更满足了观众对神话世界的想像,构建起属于东方的超级英雄美学体系。

  那个脚踏风火轮的身影,载着五千年文明的重量,从儿时2D的平面形象反复运算为更立体更生动的3D形象,闪耀着属于未来的叛逆锋芒,不仅唤醒了久远的文化记忆,并在更年轻的一代中传承下去。

Christine Li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