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 俄货罗生门(二) | 北漂见闻

  所谓的「俄货」美其名是为中国消费者定制,直白地讲即系打着俄罗斯情怀忽悠消费者的「山寨货」,其背后甚至更涉及复杂的财技。

  事缘俄国的轻工业,例如食品及工艺品制造,向来都不发达,即时在和平年代都依赖从中国进口,难以自给自足。更何况如今俄乌正处于战争中,两国都在举全国之力支援前线,俄方又怎会有精力大量生产零食,并出口至海外?

  有意思的是,据笔者观察,这些俄货舖不仅在全国各地大事开舖,在网络上亦有疑似统一的营销套路。例如邀请传媒进行正面报道,投放网上及实体广告,或通过不同的网红通过「探店」的方式进行植入式宣传;这些营销过程中的表述无一例外都是「源自俄罗斯」、「纯正俄货」等。

  不仅如此,这些俄货舖目前正在通过加盟模式加速扩张。笔者所见,在小红书和抖音等社交网络,有用户声称其刚开业的店舖前3日就收获10万元(人民币,下同)营业额,毛利率在50%以上;在其他分享中,则有网友表示「很多省的独家代理已经被签完,想要开店需要抓紧,投资启动资金在40至50万元,开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小店,一年能赚90多万元」。

  为何俄货舖突然遍地开花?据内地传媒报道,上述俄货从产品角度主要涉及将原料出口至俄罗斯,再由当地企业委托给内地工厂生产,最后卖给内地消费者。不过从资金的角度,上述操作事实上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套汇」,即:通过人民币与美元及卢布的频繁交易,在卢布与美元的汇价波动中赚取差价,后者才是俄货舖大行其道的真正原因。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