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恩 - 《无国之谍》 | 好好过日子

  中美两国交换在囚人士,从中国放回美国的三个人里面,有一个的入狱罪名是间谍。

  看到这段新闻的时候,正在看以色列作家马蒂•弗里德曼(Matti Friedman)的《无国之谍:以色列建国之际的秘密特工》(Spies of No Country︰Secret Lives at the Birth of Israel)。这本书以四个犹太人间谍在以色列独立战争时期的事迹为骨干,精彩描述了1948年以色列建国前后那个动荡时代和以色列谍报组织的初期活动。

  间谍本来都有所属的国家,但这本书里的间谍展开活动的时候,以色列还没有立国,所以他们就成了「无国之谍」,由犹太复国组织派遣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地盘以及周围的阿拉伯国家收集情报。他们全部是曾在阿拉伯区域生活成长的犹太青年,熟悉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习俗,他们用阿拉伯名字,装扮成阿拉伯人,在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生死搏斗最严峻的时代,可以轻易蒙混过关。他们隶属当时的犹太情报机构「阿拉伯分部」,成员们拒绝用「间谍」称呼,他们自称为「变得像阿拉伯人的人」。这些外派的间谍缺少经费和武器,还经常和组织断掉联系,但能够在险恶的环境中建功立业。这就是今日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前身。

  真实的间谍故事比电影和小说更加有血有肉,更加惊心动魄,也更有人情味。

  这本书通过当时一连串的间谍活动,描绘出二战之后中东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从而令人了解延至今日这个地区各种矛盾恩怨的原由,明白为甚么在强敌环伺之下,本来十分弱小的以色列在今天却跟当年的强敌调转了位置。不同的民族特性决定了民族的命运。许多事情都有伏笔(我不想用「祸根」这个词),今天围绕在以色列周边的战事,其实就是当年留下来的伏笔,炮火连天,又为以后发生的事情留下伏笔,周而复始,变成一个解不开的死结,教人唏嘘。

李纯恩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