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聊FUN享 - 早期存活率9成 乳癌患者不可不知的大小事 | 医聊FUN享

自1994年起,乳癌便一直是香港女性头号癌症。1993至2021年间,本港女性确诊乳癌的个案增加接近4倍,2021年达5,565宗,平均每天有15名女士确诊乳癌 。每年10月被定为「国际乳癌关注月」(粉红十月),旨在唤起社会对乳癌的关注,日前香港医护联盟便举办「确诊以后不可不知的乳癌大小事」专题健康讲座,让参加者加深对乳癌的认识。

曾经著作《乳癌琐碎事》的临床肿科专科黄丽珊医生,在讲座上深入浅出地为困扰乳癌患者的大小问题一一解惑。黄医生首先提出患者最忧虑的一个问题「我系唔系好快会死?」她以COVID-19为例,感染病毒本身并不恐怖,感染后恶化至器官衰竭才是致死原因,患癌同理。不少乳癌患者确诊后便大受打击,茶饭不思致日渐消瘦,她半开玩笑道:「很多患者是吓死的。」

根据期数类型决定治疗方案

根据统计,整体乳癌患者的五年相对存活率为84%;一期乳癌甚至达99.3% 。因此,黄丽珊医生提醒乳癌患者确诊后最重要是保持冷静,尽快接受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肿瘤期数和类型,决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乳癌期数大致以体积和转移状况分为一至四期;另外按荷尔蒙受体ER和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以及评估肿瘤生长的Ki-67指数分为四大类,包括管腔A型、管腔B型、HER2 阳性和三重阴性(三阴),其中又以三阴最「毒」,治疗难度也较高。

黄丽珊医生强调,早期或未扩散的乳癌均以根治性治疗为目标。「根治性这个概念很重要,即是无论治疗多久多困难,都像『有期徒刑』般是有完结的一天,可以断尾;已扩散的癌症就主要控制病情,患者如『无期徒刑』般与癌共存。」黄医生大派定心丸,早期患者只要及时治疗,痊愈后结婚生育享受幸福生活的例子比比皆是。

另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是「乜唔系做?手术就一了百了?」黄丽珊医生解释,肿瘤像森林里的一颗毒树,会散播「毒种子」伤害整个森林,要彻底除害,除了将毒树连根拔起,也要将它散播的种子清除。所以乳癌患者接受手术切除肿瘤后,对于有风险有残存种子的病人,要进行系统性治疗方案,即是将药物透过血液走匀全身以消灭体内的种子,从而减低复发的风险。低风险患者可采用抗荷尔蒙治疗、第二代化疗、化疗加单标靶等方法;高风险患者则需要抗荷尔蒙治疗、第三代化疗、CDK4/6抑制剂、PARP抑制剂、化疗、双标靶、免疫治疗等。

术前治疗助降复发机会

黄丽珊医生特别提出早期乳癌的术前治疗(新辅助治疗),即在手术前先因应乳癌型号进行化疗加减免疫治疗或标靶,以求早日清除「毒种子」,并可观察效果而调整治疗方案,有助降低日后复发机会,适合三阴型、HER2型乳腺癌和部分管腔型乳癌。现时香港乳癌基金会正推行「匹博利组单抗(Pembrolizumab)药物资助计划」,目标为早期高风险三阴乳癌患者。

相对以上问题,治疗后出现的副作用如脱发、电疗皮肤发炎、淋巴水肿等不过是小问题,黄丽珊医生一一讲解后,并有即场答问环节。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