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榕榕(Ruby) - 二手衣着风潮再临 | 榕榕细语

  时装潮流就像一个循环,每隔一段时间,那些年曾红透半边天的风格,又会重新以不同姿态展现人前。人有时总喜欢缅怀过去,复古时装潮流总是不停地上演,但其实当中都带着不同原因,也许是喜欢那年代的设计和文化,或是当时衣服质料相对现在的来得耐穿又舒适。

  正如从前的手提电话,比现在的更加坚不可摧。有人真的做了实验,将千禧年代产物Nokia 3310从约100层楼高度摔下,重新组装后按下开关,居然还可听到熟悉的招牌铃声,更可以正常开机打电话,实在非常神奇!反观现在的智能电话,我们都要小心翼翼地使用,害怕一个不留神摔在地上萤幕就会爆裂,或影响正常操作。现代人生活大小事都靠一部电话来解决,但在科技进步下,手提电话并没有比以前耐用,可见旧年代的东西,有时候仍然是有它优胜的地方。

  时装界便不经不觉进入了这种状况,现在的衣服物料不见得比从前好。世界踏入百物腾贵的年代,品牌为求在生产成本与销售利润上取得平衡,有时候选择将货就价,或会用到更廉价的原材料生产,结果衍生出新不如旧的现象。

  除了一部分人真正钟情古着、热爱旧有文化,或响应保护地球而身体力行之外,其实更大的原因,是从前的衣服比现在店舖销售的新商品更为优质,而且价格非常相宜。根据2024年《OfferUp转销市场报告》调查,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表示,他们计划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购买更多二手服装。报告反映了消费者选购时装的取向,更愿意把金钱投放在更耐用的旧衣服上,这或许跟现今经济环境气候有关。大环境的经济发展都偏向保守,人们花钱的习惯都不像从前那么随心。

  其实当打开家里的衣柜时不难发现,有些衣服买了十多年仍然亮丽如新,反观近年买的衣服可能已悄悄地发黄,出现一些岁月痕迹,甚至是霉烂的状态。出现新不如旧的情况,其实或多或少也是生产商与消费者一同酿成的结果。生产商在平衡成本与利益同时,该确保产品有一定耐用度,避免造成大量浪费。而消费者也要懂得拣选适合自己的优质衣服,免得进一步助长将货就价的现象,形成恶性循环。

冯榕榕(Ruby)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