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权 - 台湾口味本地情怀 | 好味大过天
上周末中午,沿中环石板街拾级而上,只见前段挂满红灯笼,再上一段的排档摆满骷髅头、血淋淋的断手断脚、恐怖面具、南瓜……这段阶梯接近兰桂坊,显然是迎接哗鬼出笼的万圣节……论缤纷、论节日气氛,这里的商贩最自动自觉。
最近2年常在周末周日游走本地大街小巷揾食,见证了饮食业的艰难,老的关了,未必有新的开业。这天走到云咸街「大馆」,发现斜对面一间新店,原址应是一间道地台湾风味的小馆「What To Eat」(吃什么),现在是「Art&Taste」,走近细阅橱窗上的菜谱,咦,不也是台湾食物吗?
餐牌上卤肉饭、便当、蛋饼、牛肉面、拌面、臭豆腐、盐酥鸡排、蒜苔香肠……记不清楚跟上一手的「吃甚么」有没有不同,但的确都是台湾民间小吃。点了牛肉面、蛋饼、炒莴笋,背后忽然来了一个胖胖的身影,不就是以前「吃甚么」的那位台湾妈妈吗?
细说之下才知原店租约期满,拍档不继续,她则坚持下去,换个名堂再出发,当然仍做她拿手道地的台湾味道。「你要试试『三明治』,沙拉酱是我自己亲手打的!」一听口音就知道是台湾来的。
半筋半肉的牛肉面一如以往地好吃,已经令人觉得好像身在台湾;臭豆腐跟夜市的不遑多让,有一种很独特的「臭」,蘸的是辣椒豉油而不是香港人惯吃的豆瓣酱;肉松蛋饼似在朝早走进宝岛街头巷尾的小店,边喝豆浆边吃这种民间小吃一样。
不过,更出乎意料的台湾味道是那份巨型的肉松火腿蛋起司三明治(见图),若果说曾经令一些港人不计较新鲜与否都要买回香港的名牌三明治,我眼前这份「巨无霸」是新鲜现做,味道根本就在天花板上,加上台湾妈妈事先骄傲地张扬过,于是特别仔细品尝她打的沙拉酱,果然起了奇妙的作用。
台湾人的店子,却挂满描绘香港的水彩画,画笔之下尽是我成长之地沧桑变化的印记,也是我年来闲逛想重拾的香港风景,想不到在这间异乡口味的小店里泛起一番本地情怀。
梁家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