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 内地金融业过紧日子(三) | 北漂见闻

  笔者上周专栏曾提到,在「过紧日子」的大环境下,内地金融业的发展逻辑与金融文化正在重构。其中的核心是金融业要聚焦服务实体经济的主业、回归本源;同时,金融机构要讲求「政治性」、「人民性」,不再崇尚资本利益最大化,而是更强化普惠性,由追求「高回报」向追求「合理回报」转变。

  为配合上述要求,除降薪之外,踏入2024下半年,国有金融机构陆续出现「反向讨薪」潮,即雇主要求雇员退还此前收到的薪酬,包括底薪、奖金及花红等。自7月以来,市场陆续传出国企系公募基金(mutual funds)公司启动「讨薪」,自2022年起年收入超过300万元(人民币,下同)的高管和基金经理,退回超出300万元以上部分。以基金经理年薪动辄300万至500万元,甚至不少超过1000万元的水平推算,这对于公募基金从业者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金融行业的退薪潮,体现了当局的深刻用意。2023年初,中纪委网站刊发了一篇题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文章,首次提出金融行业要坚决摒弃「例外论」、「特殊性」、「优越性」等错误论调,要破除「金融精英论」、「唯金钱论」等错误思想,成为随后的一系列紧缩措施的铺垫。

  不过对此亦有市场人士质疑,上述雇主反向讨薪的做法,如员工不存在违法、违规、违纪情形,缺乏法理依据。另外,一刀切的退薪,对业绩表现优秀的基金经理亦不公平,或将引发离职潮,不利于从业人员的汰弱留强。无论如何,金融行业的薪酬格局亦将发生重大变化,已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