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ine Li - 传统即创造 | 上海C语

  传统是创新的包袱还是基石?鲁迅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大概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因为路对后来的人来说是传统,但亦是由前人的创新而来。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但仿佛年轻人越来越不想循规蹈矩,对他们来说传统佳节是欲拒还迎的鸡肋,或者是出去旅行的契机和难得的假期。怎样才能让年轻人拥抱传统?

  其实近几年大行其道的新中式服装是个很好的例子,既传承中式服装的精髓,又配合现代生活方式的风格,唤醒人们对传统东方美学的赞颂,赋予传统更持久的生命力。

  上周的中秋节有3天假期,不长不短,是返乡下探亲还是继续在上海city walk呢?我和3个沪漂朋友选择去了「摩登江南」——蟠龙天地,体验特别文化项目「新焺集」为中秋佳节带来的另一种写法。活动分为「吃席」、「听曲」、「切磋」和「赶集」四个部分。

  红绸帷幔飘拂下的八仙桌绵延数百米长街,呈献融合家乡风味的「长桌流水席」,家宴仪式感满满。除了和亲朋好友赏月,亦可以和在同一长桌的其他人聊天,令人想起小时候各家各户搬桌子出来在街边吃饭的日子。晚餐后,点上一壶好茶配搭月饼,坐在小桥流水边,欣赏民乐、越剧、昆剧……听古音新唱,感受江南传统文化焕新的穿透力。

  「新焺集」中的「切磋」还提供不同的工作坊如学习弹棉花、古法制香、掐丝工艺,亦可与良师益友呤诗作对,让中秋的传统文化氛围拉满。在水岸边赶个集,混在熙熙攘攘穿着汉服唐装的人群中,感叹不知今夕是何年。

  「Bringing heritage to life」,古风今韵,栩栩如生,不仅令穿越千年的文化记忆重现,亦令这些传统在创新中传承。

Christine Li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