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榕榕(Ruby) - Fast Fashion的震撼弹 | 榕榕细语
快速时装Fast Fashion的兴起于环保层面向来存在争议,尽管各界一直以来都有采取不同方法以化解问题,但在力度上又是否符合大众预期?最近,欧洲各国政府就积极推动一系列措施,措施可说是针对快速时装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营销策略而设,就对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展税项征收,并在今个星期一(6月17日)的欧盟理事会峰会上达成了共识,列入欧盟垃圾预防和管理规则的修订内容中。这意味着相关企业需要按比例支付收集、分类、运输和处理服装及鞋类废弃物费用,而费用将根据产品的耐用度和生产过程对环境影响等因素作调整。
快速时装靠着低廉价格和加快款式转换周期的销售模式,吸引消费者无太大负担之下大量入手,但换个角度是变相鼓励人们过度消费,因而导致产生更多弃置废物。在现时大家想尽办法源头减废,为保护环境出一分力的大前提底下,快速时装无疑是跟这理念背道而驰。
近年ESG大行其道,ESG是指Environment(环境保护)、Social(社会责任)及Governance(公司治理),于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UN Global Compact)首次提出,被视为评估企业经营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获得客户与投资人信任的基础。在时装界而言,ESG当中「环境保护」一环,不少品牌已响应转用环保物料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但在「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两方面,快速时装文化的根基便相对较弱。好几年前甚至有大型品牌在聘请实习生时不付他们任何薪金,后来有人为此发声,指出不应因为他们是学生身份当上实习生就剥削应有权益,问题才开始获关注。
经营一盘生意,赚取利润固然重要,毕竟这是投资的一种,总不能像非牟利机构般营运。但在现今讲求ESG的大环境下,企业还需要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三方面多作努力,方可达致可持续健康发展。
冯榕榕(Ru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