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九龙城寨(寨城)「三不管」的前世 | 猛料阿Sir讲古
港产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在本港、内地以至海外都受欢迎及扬威影展,是讲述80年代年轻人成长故事,集友情与师徒情的热血作品,以城寨作背景,让观众重塑及走进旧香港的城市情怀,当中落难青年陈洛军误闯城寨,赫然发现城寨内乱中有序,兼容并蓄,他在内结识了一众好兄弟,奋力抵抗恶势力的入侵,展开连番恶斗,誓死保卫这个安身之地。
政府表示会与剧组商讨,将部分拍摄场景呈现给大家观赏,并研究作较长期的展览,发展电影旅游产业。又将优化现时寨城导赏团的内容及安排,加强历史介绍,亦会培训旅游从业员,增强对寨城历史和景点的认识,以提升本地旅游景点的吸引力。
我认为亦应趁此机会让参观者上一堂国民教育课及与内地血浓于水的渊源,寨城也是香港历史一重要部分。源于清政府为了保护「官富场」--尖沙咀与茶果岭一带的盐场,包括今天的观塘、九龙城及油尖旺区,于九龙村建「九龙寨城(后又称为城寨和城岩)」。1841年英国人占领香港岛,为了保护九龙,1847年在寨城外加建一高高围墙,保障在内500多名驻军的安全。
英国人恶行早于占领香港前发生,1839年一艘停泊在尖沙咀海面的英国鸦片船,一船员登上九龙买醉,打死村民林维喜,当时英军统帅义律Charles Elliot不但不交出该名杀人犯给寨城内的衙门审理,更在英军舰上判该英军有罪及遣回英国,违反国际公约,清政府与他交涉时,他更领兵攻打寨城,但被清军参将赖恩爵率兵在官涌击退,是史上第一场中英交战--「九龙海战」。后亦有多次小规模冲突,主张严禁进口鸦片钦差大臣林则徐曾经7次打败英军。
之后引发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逼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岛。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纳入英治香港。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霸占土地及强租海湾,1898年与英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99年,条件是清官员可留守寨城,清官员可使用龙津石桥出入。
港英辅政司骆克Lockhart曾勘测寨城--「离海岸四分之一英里处,由一座建于1847年的城墙包围,几乎就像一个平行四边形,长阔为700英呎及400英呎,面积6.5英亩。花岗岩建成的城墙顶宽15英尺,平均高度为13英尺。墙上有6个哨楼,两个木制城门镶有铁板,城内驻军544人,200平民。指挥官是一名协领,直属广东省的陆军司令。」
1899年,英国在接管新界时,遭村民武力抵抗,与英军战斗,史称「抗英六日战争」,港督卜力以此为借口,声称反抗是广东政府透过城寨官员策划,以《专条》中的「所有现在九龙城内驻扎之中国官员,仍可在城内各司其事,惟不得与保卫香港之武备有所妨碍」,命令驻港英军司令加士居少将出兵占领寨城,把所有满清官兵驱逐离开香港。
自此,寨城成为「三不管」地方。
何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