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纪豪 - 境外消费 | 无名指

  和朋友说起我下周出差,「日本?正㖞!」他高呼。「去工作,不是去玩!」我强调。他坚持说:「都好吖!」至于为甚么去日本就是好,他却说不出所以然。

  人家不需搞盛事,我们就是愿意去。有人认为日圆贬值是诱因,但我订酒店时发现,常住那家比「7算」时竟贵了一倍。说起「7算」,恍如隔世,但那时日圆再贵,也无阻旅客的热情。无论食买玩,港人总能在日本找到新鲜感,这些层出不穷的另类体验,比香港那些短期展出的公共艺术更值得打卡。

  如果日本是港人最爱,那深圳就是新欢了。说起来上世纪末我们和深圳也「逢场作戏」过,那时的北上消费,几乎只集中在口岸旁边的罗湖商业城,而且只有订造窗帘、推拿按摩、买「A货」等几种消费模式。

  四分一世纪过去,深圳七十二变,也不用搞盛事,港人还是乐意去花钱。「便宜啊!」我几个每周北上的朋友口径一致,再问清楚,他们去深圳都是中高端消费,吃顿饭人均过千,所谓「便宜」,更准确的说是「超值」,100元能买250元的东西。「宁愿香港食平啲,留番啲钱上去食好嘢!」这就是现在北上消费的心态。

  过年大扫除时,我发现家中杂物没几件是在本地买的,多数衣物都是旅行时或在海外网站买回来。留港消费的项目,只有日常消耗品,如牙膏和食物。

  当港人为境外消费储钱,在国际网站购物,香港还剩下甚么?听说山姆超市刚开通了香港直邮服务,本地商户要当心了。

资深唱片人兼乐迷
谭纪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