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饶馆10周年传奇 | 猛料阿Sir讲古

  饶馆(饶宗颐⽂化馆Jao Tsung-I Academy),荔枝角山上历史建筑群,近代用途相信最为人知是建于1938年的「荔枝角医院」,从开始的「传染病院」转变为「精神病院」,最后在2000年转型成为精神病康复者疗养的「荔康居」,2005年关闭,2008年该建筑群为第一批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建筑物之一,今之「饶馆」,全馆于2014年6月16日正式开幕。

  其前世因其地理位于海角而起,美孚和荔枝角一带在填海前,依山临海。1886年,清与英政府签订《管理香港洋药事宜章程》,容许英国人在九龙半岛的边境,今天饶馆下区,设置海关「九龙关关厂」,征收鸦片关税和内地货物通过税。直至1898年,清政府被逼与英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租得新界至深圳河,「关厂」关闭,今天山上仍有一个「九龙关」界碑。

  1904年,关厂改建为华工屯舍,俗称「猪仔馆」。因于1902年,英国在南非以武力夺得盛产黄金的德兰士瓦Transvaal,而当地的黑人因矿场工作条件恶劣及死亡率极高,引致人手严重短缺,雇用白人的成本又高,英政府转而输入「人工平,劳动力高」的华工。1904年,中英正谈判招募之际,矿场已开始了招募。在香港的英商太古洋行向政府租用包括「九龙关关厂」在内的三英亩土地,建造了一所能容万人的简陋屯舍,俗称「猪仔馆」。

  「猪仔馆」是太古洋行在国内招募华工,先用车运送到「猪仔馆」 暂时居住,等凑足人数和船期,便运往目的地。「猪仔」是指贩子在船上以木盆盛饭菜像猪栏喂猪,而华工一同吃时发出的声音像猪吃馊,有些华工更像猪一样被捆缚强行拖入船舱。

  1904年3月,太古洋行到广州招募得华工1054人,后共招募了1741人。大多数华工是被拐骗的,亦有些是因家贫而自愿。华工在南非开矿辛苦、工头粗暴及工资微薄等理由,引至罢工及逃走等,1905年,更破坏矿区的治安。刚巧香港当时受到鼠疫侵袭,大量居民染疫死亡,港英政府遂规定来港人士需要接受隔离检测,华工被逼滞留隔离营,严重影响太古洋行的「猪仔」贸易。最严重是英国未有就华工贸易得到清政府同意,太古洋行在中国的招募工作是非法,广东政府遂禁止华工南下香港,甚至逮捕太古洋行在中国的人员,港英政府对华工招募的态度暧昧,太古被逼停止招募华工,1906年关闭「猪仔馆」。

  不久,香港于1908年爆发天花,源头是一帆船水手,因「猪仔馆」已有码头及能避风,非常适合为隔离中心,港府把该处改建为检疫站,直至1910年代后期,疫情放缓后,疫站才停止运作。

  1920年代初,为了解决域多利监狱爆满情况,便把该处扩建成临时监狱,直至1937年赤柱监狱落成。

  庆祝饶馆10年,有一系列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在九龙公园文化探知馆举行:包括6月22日十九世纪华工出洋经过与香港;和7月13日黑暗中的曙光 –从荔枝角监狱为起点等。

何明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