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荞因 - 河东、河西? | 镛融芯语

  5月份的两个假期,中环变得异常冷清,但邻近的一间米芝莲小店在「五一」却大排长龙。传媒以大字标题引述老板娘说︰「唔好咩都赖市道差,咁我哋舖又排晒队?」 更直言「生意差就应该要检讨下自己」 。报道一出,随即成为网上一时热话。

  在Facebook群组「全港店舖消息(开张/执笠)关注组」的讨论所见,大部分人对这位老板的说法并不认同,但某程度上说,她也有说得对的地方。生意欠佳,有时确实有店家自身的因素影响,像疫情期间和甫通关之际,确实有很多人趁着租金便宜尝试创业,一时间不同的新店舖如沐春笋般争相开业,惟因时间仓卒,或欠缺经验及周详的计划,当中有不少店舖生意未及预期,最终要陆续倒闭,有些老板甚至要走佬或破产。

  当然,市场的大气候才是决定成败的最大因素。疫情期间,作为传统商业及旅游旺区的中环及尖沙咀就深受重创,没有旅客之余,大部分人都WFH(work from home)。在疫情及限聚令的影响下,如非必要,人人都留在家中,令本土消费者都被「失踪」了 ,两个往日的中心区转眼如死城一样,而如我们这般适合较大规模聚餐的食肆,更是首当其冲。

  与之相反,住宅区的餐厅及小食店却生意畅旺。外卖平台生意在各种优惠活动刺激下节节上升,连日式Omakase、主打Fine Dining的小店以及上门到会等商业模式亦大行其道,不少店舖一座难求,等闲都要约上两个月才会有座位。还有超市、街市及冻肉舖等,都是当时的大赢家,父亲的朋友在元朗经营海鲜档,当时的生意就非常好。

  誓估不到,全面通关之后,情况出现180度逆转,面对港人蜂拥北上或外游的大趋势,以往一位难求的餐厅风光不再,随时一个电话就能成功订座。很多饮食及零售业面对逆境挣扎求存,不但北区的超市及菜市场水静鹅飞,连外卖平台都比疫情时推出更多优惠,可见本地经营环境何其恶劣。

  以前形容风水轮流转,有「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之说,但世事变化,盛衰无常,在「今日唔知听日事」的世代下 ,随时以「一年河东,一年河西」来形容时局的变幻亦不为过,所以说,做人还是重在居安思危!

镛记酒家行政总裁
甘荞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