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业 - 「共创明Teen」经验可资借鉴 | 安业兴邦
一年时间可以做些甚么?大家可能想到:学钢琴可以晋升一级、学新语言可以达到入门水平,又或读完整套金庸小说全集⋯⋯但有无想过,一年时间可以为一位年轻人的个人发展带来巨大而正面的影响!
不经不觉,协助基层学生扩阔视野、摆脱跨代贫穷的共创明Teen计划已推展了一年多,早前政府举行了一年成果发布会,带出令人振奋的成果。
根据理工大学研究团队的调查分析,第一期2800名学员经历一年的参与后,生命都得着十分正面的成长,在抗逆力和财务规划等八大指标中,七成学员自我评估有三项或以上获得提升,成果令人鼓舞。CTFE Social Solutions作为计划的合作伙伴委员会副主席,没有比听到年轻人生命得着成长,来得更开心、更欣慰了。
不得不提的是,在家长和学员各自的评估当中,各有四项指标进步尤其显著,而其中又有三项共通,就是「人际关系技巧及建立社交网络、社会归属感和财务规划能力」,这恰恰与计划内容的三大元素,即「师友配对、个人发展规划和财政支援」不谋而合,证明了计划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计划内容设计得宜的成果。
这经验十分宝贵,令我们将来推展青少年工作时,有更清晰的思路和信心,知道只要锲而不舍搭桥铺路,基层学生就能踏上人生的正轨,走出命运的桎梏。
事实上,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共创明Teen计划中已沉淀出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由于篇幅所限,我只提两点:
第一是友师的热诚和投入很重要。过往有家长反映,因师友工作太忙,无暇陪伴,令学员错过参与活动的机会;同时亦有许多家长称赞友师悉心指导,令孩子变得开朗自信,恍如脱胎换骨,可见同行者的心血一点一滴都在发挥作用。
扶持工作须具持续性
在成果发布会上,特别播放了一位友师的经验,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社交平台上亦有特别提及,他是CTFE Social Solutions其中一位参与计划的友师,据其第一身分享,他的学员是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他知道后特意去修读了一个与SEN有关的课程,最后成功打开学员的心扉。说到底,青少年工作就是生命教育工作,同行者洋溢热情和不怕付出,学生的心才容易被融化和转变。
第二是对学员的扶持必须具持续性。扶贫工程从来不能一蹴而就,何况是培育一个学生的成长?所以我很赞成为完成计划的学员成立「校友会」,持续提供多元社交和工作实习机会,希望获挑选出来的70位杰出青年委员能够发挥凝聚作用,将这份互相勉励支持的精神向「师弟妹」薪火相传下去,亦令这个计划更大放异彩。
曾安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