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聊FUN享 - 拆解哮喘谬误 助患者重拾人生正轨 | 医聊FUN享

  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根据统计,香港哮喘人数超过33万人。哮喘虽常见,但港人对其认知普遍不足,亦忽略其严重性甚至可致死。针对坊间对哮喘的谬误,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林冰医生逐一拆解,期望可助患者正面认识这种慢性病,提升生活质素,重拾人生正轨。

香港每年平均有70至90人死于哮喘病发,其中20至30人是死于精壮之年(15至44岁),所以千万别对此病掉以轻心。坊间有关哮喘的谬误,大致可分为对病情、用药和哮喘药吸入器几方面的错误观念。

哮喘难「断尾」
先说病情方面,不少人觉得儿童时期的哮喘在发育阶段大部份都会好返(根治)。但林冰医生直言哮喘其实很难断尾,发育时消失的哮喘症状,只是因为免疫系统有所改变,进入了「蜜月期」。蜜月期总有完结的一天,可以是几年后可以是几十年后,到其时症状又会回来。就算不能断尾,但只要依从医生指示定时用药可有效减少发病频率和程度,一样可以与正常人般生活。
呼吸困难等于哮喘?
另外,很多人以为出现喘鸣声或呼吸困难才算哮喘发作。事实上,哮喘征状不一定很明显;出现喘鸣声或也不一定是哮喘,导致部分患者被误诊。林冰医生曾有个病人,用了几十年哮喘药不见病情好转,转看他后才确诊,原来是患上睡眠窒息症以及胃酸倒流。要断症,除临床诊断及进行检查外,也要排除患上其他病征相似疾病的可能性。

哮喘患者不宜运动?
哮喘患者是否不适宜做运动呢?林冰医生指出,治疗的目的就是让患者过上正常的生活,所以哮喘患者一样也可以做运动。由于敏感的气管对冷空气或者干燥空气容易起反应,故此要挑选适当的运动。另外,运动前5至10分钟,预防性吸入放松气管药物也可减少气管的敏感反应。

哮喘患者可以自行停药?
用药方面,医生会按个别病情决定用药。林冰医生举例,病情轻兼肺功能正常的患者,并不需要长期服药,但医生仍会开药以维持其正常情况。他强调绝不能自行停药,因为我们的感觉并不灵敏,通常要肺功能下降两成以上才有所感觉,故此患者自以为没有症状已经等同于哮喘控制良好并非正确。故此自行停药有机会令病情变得更差。

吸入式类固醇的副作用大?
现时治疗哮喘以吸入性类固醇为主,坊间很多人觉得副作用大,其实是种误解。林冰医生坦言吸入式类固醇是非常有效的消炎药物,相对口服类固醇其副作用更少,所以患者毋须担心。哮喘药吸入器方面,有多种不同选择配合患者有不同的需要,重点是要见效快且使用方便,例如现时有新型哮喘药,只需每天吸服一次,简单三个步骤,便24小时有效,十分便捷。医生会按个别患者病情及使用能力等,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吸入器、药物及服用剂量。
林冰医生笑言,就算是医护人员也未必百份百掌握使用吸入器的技巧,更遑论一些手口不协调的哮喘患者如幼童或长者。要解决这问题,可以配用吸药辅助器(spacer)。同时,哮喘药吸入器已不断改进,更简单易用;配合一日只需用一次,简单三个步骤的药物,有助提升患者依从性,稳定病情。

医聊FUN享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