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榕榕(Ruby) - 配货潜规则|榕榕细语

  相信每个女生心目中,都总有自己的梦想名牌手袋清单。说到名牌手袋,首选离不开皮革界殿堂级品牌Hermès爱马仕,众所周知此品牌是「一袋难求」,有钱都未必能买到心头好,因着这个生态,品牌亦默默地衍生出一套配货潜规则。

  榕榕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是关于Hermès因配货问题而惹上官非。品牌被指将最热卖的手袋款Birkin与其他商品作捆绑式销售而遭起诉,所说就是我们常听到的「配货」。「配货」绝非新鲜事,那么这次又为何会掀起风波呢?

  事源这一宗在美国加州展开的诉讼,指Hermès涉嫌不正当竞争及违反反垄断法,两名顾客声称在购买Birkin与Kelly款手袋之前,曾被要求购买同品牌服装、家居用品和围巾等「配货商品」。事件中的原告Tina Cavelleri声称自己在Hermès花费了数万美元,当她在2022年12月向品牌要求购入第二个手袋时,被告知特别款手袋只能安排给一些「一直支持品牌业务的客户」。当下她立刻理解到这番话意思,是她需要购买更多「配货商品」,才能获得买到心仪手袋的机会。但今次非个别事件,而是一场集体诉讼,原告们指出Birkin手袋和因Birkin而配货的商品两者有着极大不同,认为购买决定该是独立分开的,不应以捆绑形式诱使购买不相关的东西。

  物以罕为贵,站在品牌的角度,毕竟是选材及造工上绝不妥协的皮革界顶级制作,而且每个手袋均由经验丰富的工匠花上48小时人手制造,难以大规模生产,因此Birkin手袋都只能限量发售。Birkin手袋除了具时尚感,同时也可视为身份象征,当中全球最贵的「Himalaya」款式,2017年于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便以破纪录的2,940,000港元成交。在如此供不应求的背景下,Hermès用上了配货方式,基于「有钱都未必买到」,变相亦令客人对产品有更大欲望,心理上衍生出一种饥饿感,渴望能入手既罕有又精致的东西。对于「配货」不知大家有何看法,或是否曾经有过类似经验?

冯榕榕(Ruby)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