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业 - 冀《预算案》加码助青年 | 安业兴邦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将于明日(28日)发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古谚有云「巧妇难为无米炊」,在财赤危机下,今年《预算案》难度更高,一方面要控制支出,不能让财政缺口持续扩大;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伤及经济民生命脉,还要在经济大环境的种种挑战下寻找突破口,颇考验政府的智慧和功力。

  每年《预算案》前夕,媒体间都会争相抢先披露或预测分析,我没有水晶球,不能预知最终有多少成真,但听乎政府的说法,这份预算案料属「稳守型」居多,派糖纵然有,也未必像往年般大手笔。现在的悬念是,到底会削减哪些「非必要开支」?

   常言道「睇餸食饭」,库房紧张适度节流无可厚非,但我诚愿政府千万不可压缩扶助青年就业、就学,以及推动上游的资助措施。而且不单止不应削减,还要加码!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育青年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远见的父母总不会节约栽培孩子的支出。

  尤其面对当下的挑战,政府更加不能掉以轻心。根据统计处上周发表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为2.9%,与去年10至12月的数字相同,这看起来并不差,但数据同时显示,同期平均每月录得来自私营机构的职位空缺按年下挫9.9%,较去年10月至12月的平均数字亦下跌2.4%,情况令人关注。

培育工作须持之以恒

  更教人担心的是,本港经济阴霾未散,可能不是一时三刻就能够解决。本港经济四大支柱之一的旅游业,固然需要时间慢慢回复,整体投资环境受到地缘政治的掣肘,经济增长动力受压,短期亦未必可以化解。居安思危,政府须编织稳固安全网,设想一旦未来几年就业市场出现动荡,如何保障青年的前景。所以笔者希望当局能未雨绸缪,认真考虑提高现时资助进修金额,以及改善相关制度,鼓励更多在职人士,特别是青年一代,持续提升职场技能,增强竞争力,就算万一风浪来到,也更易适应和跨越。

  青年人是香港的未来,不管甚么时候,协助青年装备自己,超越自我,奋进上游,都是最有保证的投资,亦是最为首要的工作。去年我获邀参与《施政报告》咨询会期间,曾向特首李家超提出「学分银行」建议方案,目标就是帮助年轻人扩阔向上流动空间,同时提升本港整体竞争力。因为我深深明白到,最能抗衡逆境的,就是拥有那份自强不息的精神。

  当然能够帮助青年人的措施还有许多,例如提供额外子女免税额等,希望于明日可以听到好消息。
曾安业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