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业 - 政商民携手 力争市道复苏|安业兴邦
踏入2024年,祝愿大家在新一年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香港上星期度过了逾十年来最冻的圣诞节,寒冷天气无损市民的热情,出街欢度节日的人潮如鲫,到处人山人海,尤其在维港绚丽烟火之下,中环、尖东逼得水泄不通,四处被欢乐气氛笼罩,市面回复热闹,令人欣喜。
但与此同时,不少报道引述饮食业人士表示,当晚的市道有点「旺丁不旺财」,兰桂坊高级餐厅的客量甚至比去年疫情未解封时更少,昔日两、三星期前已订枱爆满,今年毋须订位也能即时入座,当中以中式食肆受影响最大。
盼出招推动旅游业
我作个简单比较。根据入境处资料,平安夜当日共有63万人次出境,其中近46万是香港居民;而翻查剪报,疫情前的2019年,同日共有47万人次出境,香港居民占38万,即相比之下,今年平安夜多了8万市民离港消费,与市道未够「旺财」的现象相脗合。
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模式都是有迹可寻,随着内地服务品质提升和两地交通日趋便捷,港人更多北上消费,并不令人惊讶,如果寄望这趋势在短时间内逆转,似乎有点不切实际。令人担心的是,政府第二期消费券的有效期将于2月底结束,届时本港的消费市道或会更缺动能。
在全球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刺激本地消费「内循环」变得更为重要,政府也深明这个道理,所以在过去一年带领商界、民间分别推出「香港夜缤纷」、「香港夜飨乐」、「开心香港」等大型推广活动,亦发挥了相当成效,这是值得肯定和鼓舞的。不过,从首个疫后圣诞节的情况看来,市道「回暖」的速度未似预期,政府和商界还需加一把劲,思考更多出奇制胜的招数。
一个平安夜有46万人次离港度假消费,证明港人仍是愿意花费,亦花得起钱,关键是如何提高他们在港消费的意欲和诱因。
吸引更多高消费旅客来港同样重要,全球疫情已暂告一段落约一年时间,现时本港外来游客的数目是疫情的8成左右,我们有没有妙方争取余下2成,甚至更多的客量?最近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地在争夺游客方面接连出招,包括豁免或放宽目标国家的旅客签证限制,令当地旅游业复苏强劲,其中大马有信心今年的游客数字能超越疫前。
日本早前亦宣布,向每名到访北九州市的外籍旅客派发5000元电子消费券,名额3万人,适用全市的指定商户,包括过百间餐厅及十个观光景点,甚至搭的士都可使用。推动旅游业不进则退,面对周边竞争对手不停发力,看来我们不能放松脚步。
新一年,新开始。希望各界出招出力,市道全面复苏,本港经济迎来「热辣辣」的2024年!
曾安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