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业 - 中国电动车「弯道超车」|安业兴邦
美国电动车生产商Tesla行政总裁马斯克说,在未来的世界前十大车企中,Tesla将会排第一,后9位全是中国车企。他这句话似在半开玩笑,却是传神道出中国电动车产业当前的荣景。
或许不少人都听过中国汽车业近年发展蓬勃,但未必知道原来成绩如此骄人,增长如此迅速。2019年,中国汽车出口还停留在大约100万辆水平,但2022年已急升至311万辆,超越德国,排名全球第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更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国,于短短4年就在全球汽车业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
港创科有待培养人才
若计及内销数据就更厉害。单单今年首9个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107.5万辆和2106.9万辆,按年分别增长7.3%和8.2%;其中新能源汽车是631.3万辆和627.8万辆,按年增长达33.7%和37.5%,无论产量或销量,中国一国之量超过整个欧洲之和。
最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从地球永续发展角度,干净能源是未来世界的主角,据统计现时全球每2辆电动车中,就有1辆在中国行驶。有美国顾问机构预测,中国纯电动车占新车销量比例到2027年将达到39%,远远高于全球平均的23%。难怪有德国业界惊叹,中国成为汽车超级大国的时代已经降临。
中国电动车起步迟于欧美日本,却能在几年间呈现爆炸式增长,后发而先至,关键中的关键是获得顶层政策的全力支持。国务院在2020年把充电桩列为7大重点新基建之一,现在全国充电桩数目已多过传统油站;对于开发新能源汽车成本过高,中央政府就给予补贴。结果是,在外国新能源车往往贵过传统汽车,成为市场阻力,而在中国则没有这个问题,令产业发展释放出惊人力量。
香港要发展创科成功,似乎亦走不出这条轨迹,就算我们没有「举国体制」,至少亦要效法那份出尽洪荒之力的决心和干劲,创科产业才能尽快进入快车道。我知道政府近年已推出不少配套政策,但改进空间永远存在,例如现时香港每1万人中,只有49名研发人员,人数远少于深圳的196名和南韩的86名,当局应设法修补缺口,除了向外地「抢人才」,还可从教育制度和财政支援方面入手,推出政策,培养本地创科人才,令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之路可持续发展下去。
只要有决心,就有圆梦的可能,笔者希望香港有天也能在创科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
曾安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