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京果、面条、糖水舖|猛料阿Sir讲古
名店,不同人有不同定义,但如果能数十年屹立于区内,广受街坊欢迎,取价公道,童叟无欺,一定是大家心目中的名店,不用大吹大擂,有麝自然香。不用「来路」指南来点评。
南港岛这3间名店位于香港仔西安街与东胜道一个曲尺三角街道内,「常记-白米油糖京果杂货店」,凭招牌可知其是很传统的杂货店,供应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和茶货品,有趣是今天已很少人知道京果是甚么,京果其实是指清朝时期一些需要进贡给皇帝的地方果品,经过时间演变,通常指酥香脆甜糖果,这里真的50年不变,只是柴改为烧烤用的「坡炭」(印尼经新加坡出口,用印尼荒岛山上的小树焗制成耐燃的树枝炭条),米就由以往新界元朗和大屿山丝苗改为国内和泰国米,酱则五花八门,由大厂生产的到小厂自家晒制的名酱和南乳腐乳都有,为了迎合街坊需求,加了拜祭神祇和先人的金银衣纸,天后衣、关帝衣和适合各神祇的衣纸祭品都有。
有记粉面厂,每天都见有街坊在店外排队买新鲜的面条和沙河粉等,近年更加入肠粉和水饺等食品,在香港仔仍未这么旺的时候,粉面是在对面地舖制造,后来才搬到工厂,出品供应酒楼等食肆,居于附近街坊喜欢每天午餐吃粉面,相信都是因为有记粉面而来,虽然已有60、70年历史,仍是由兄弟姊妹分担不同工序经营,很多已搬离本区的人都时常回来,都是为了吃这里的粉面。
永康甜品店,一间家庭式甜品小店,卖的是非常传统,种类丰富自家煲的糖水,海带绿豆、番薯老姜、红绿豆、清补凉和白果腐竹糖水等,相信除了龟苓膏不是自家制,其他全是每天新鲜煲的,每天早上都见老板在门外剥白果,清洗煲糖水用的材料等,各类甜品真材实料,都能保存传统,大部分都是「热食」,因甜品乃滋补食物,冻食伤害肠胃。每种甜品都能煲出其特色,不是笔墨可以形容,不像一些品牌店舖的花巧和不必要的「整色整水」。据闻最初是「常记」老板娘启发他们自家煲糖水卖的。
冠以打卡「名店」,实至名归。
何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