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当波更与租差|猛料阿Sir讲古

70、80年代香港足球非常蓬勃,足球班霸队有南华、精工、愉园和流浪等,那时香港娱乐不多,每次比赛都吸引很多人(主要是男士)入场观看,那时香港最大的球场是位于扫杆(管)埔的政府大球场,可容纳2.8万人,较小的有南华会球场(在加路连山道,又名加山球场);跑马地体育路的香港会球场;和九龙旺角麦花臣及花墟球场。

1970年代我驻守跑马地警署,那时警察服务没有今天完善,很多公众活动都需要「雇用警务人员Hire of Police(俗称租差)」,即是缴付费用雇用一定数目的军装警察当值来维持秩序,是活动获批准条件之一,视乎那球赛的等级,最大型的Grade A(俗称「大波」)到最少的C级(俗称「细波」),大波最少要雇用一连机动部队171人(警员至警司)至最少的两名警员,交通警察安排交通改道则免费,附近道路都需改道,方便球迷入场及散场后在外等候的双层巴士接载直接离开。有些热情球迷喜欢聚集在附近(一般是孔圣堂学校),等候接载球员的车辆经过,向他们挥手后才离开。

因有不同拥趸,偶尔都发生口角,需要警察干涉,如太多人聚集更需要驱散。那时「波飞」供不应求,有很多黄牛党把飞炒高,买不到或不愿买高价波飞又很想睇波的,只好走上大球场山边的正民或卫斯理村,居高临下用望远镜一边收听收音机一边观看,那时电视还未普及,赶不及上山的更爬上球场山坡观看(见图),但很危险,曾经有球迷从山坡堕下受重伤,所以每次有「大波」时一定派人上山驱散。

后来政府大球场更发展成香港最早的演唱会场地,每次都爆棚,那时有许冠杰、张伟文、陈洁灵和丁马卡度等曾在此举行音乐会。预订不到政府大球场便移师到香港会球场,亦有外国歌星例如Rod Stewart就曾在这举行个人演唱会,亦颇受欢迎。

当「波更/演唱会更」可算是一份优差,但最紧要还是完场前找负责人签妥「租差纸(合约)」,确认一切顺利和满意警察的表现,库房才可收到租差费用。

当「大波」更时,更有机会认识不同PTU大队的警司,那时他们无论权力、能力、威势都「劲」,在他们身上学懂很多向上「爬」和管理技巧,对个人发展有很大帮助,见得多如表现不差,一定可以建立某程度的感情,日后有机会再见,说不定会是「识人好过识字」,当然又识人又识字就无往而不利,现代潮语「无得输」!

何明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