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地名来头|猛料阿Sir讲古
香港有很多地名都很有底蕴和来头的,有些中英文根本不同,但又背负不同历史与政治等意思,最有名的相信是上环的「水坑口街Possession Street」,英文直译为「占领街」,是英军1841年1月26日登陆香港岛及占领香港之始,水坑口则是原住居民以地形来命名。
港岛南区有两条小径名字亦是具历史和趣味的,一条是近年港铁南港岛线通车后,在黄竹坑站开了一条步行径来往香港仔,小径边以往称为涌尾的蜑民住家艇区,后填了大部分建成黄竹坑工业区,剩下一条露天坑渠(明渠),分别接收香港仔山上水塘满溢后流下来的山水和工业区排出的废水出海,中文就地取材称为「涌尾明渠」,英文则称为「Staunton Creek Nullah」,中英文看似风马牛不相及。英文名字沿于1816年,当时香港属清朝宝安县,英皇佐治三世任命被誉为「中国通」的George Thomas Staunton士丹顿(1781-1859年)随英国使节团阿美士德勋爵Lord Amherst赴北京谒见嘉庆皇帝谈判中英贸易问题,但在宫庭礼节安排上互不相让,结果英国使节团未能谒见嘉庆帝而离开北京;同年七月,士丹顿随英国舰队途经香港岛及登陆,他足迹遍及中环至港岛南部,中环士丹顿街和PMQ元创方北座都是以Staunton命名, 他行到现今之黄竹坑见有山溪可补给食水,风景优美和山水清澈,便把该出海口山溪用自己名字命名为「Staunton Creek士丹顿小溪」及将黄竹坑命名为「Staunton Valley士丹顿谷」。
另一步行径名为「苗钟径Mills & Chung Path」,是来回海洋公园站至深水湾海滩沿海小径,路名包含一中一西姓氏,全港独有。始于1990年初,香港电灯公司需在深水湾沿海边铺设一条由黄竹坑分区电力站至舂坎角站的电缆,港灯工程师钟先生Patrick Chung向地政署申请,地政署官员Tim Mills批出许可及商议兴建细则,深水湾沿海风光明媚,为方便保养电缆和让市民可欣赏这沿海边美丽风景,他们一致同意在电缆槽上加建行人通道,开放给市民使用,因小径没有名字,建成后,他们随意把这行人通道挂上「苗钟径Mills & Chung Path」的牌,纪念他们的合作,该通道后交当时市政事务署管理,没有特别为该小径定名,「苗钟径Mills & Chung Path」一名便沿用至今。
何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