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业 - 学分银行利青年向上流动|安业兴邦

青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动力和希望,对青年工作投入再多关心和资源也不为过。上周一我以青年代表身份,获邀参与10月《施政报告》咨询会,席间我向特首李家超提出「学分银行」建议方案,希望既可协助年轻人扩阔向上流动空间,同时又能提升本港整体竞争力。

累积学分可获相应证书

顾名思义,学分银行就是借鉴银行基本运作,让人透过持续进修或培训获得学分,而且可以储存起来,累积到某个水平,可获相应学历证书。这与现行资历架构及资历名册类似,但这是「升级版」和「改良版」。

笔者知道政府近年在资历架构及资历名册方面的工作颇有进步,但未来可以再做多些、做好些,事关今日的年轻人在学业与事业所面对的竞争日益激烈,其中最需要我们扶一把的,正正就是那群在现行考试制度下失利的学生。

这些学生许多选读副学士,需要千辛万苦才能勉强挤进大学之门,但都不能保证毕业后可以找到一份理想工作,而当下就孭上一身学债;如果无大学接收,就更加好似走入「掘头路」,人生看不到出路。这其实是现时固化过时的社会人力资源架构下的结果。

如果我们能够松开这个结,使到年轻人向上爬升,并非只得一条出路,例如设立学分银行制度,让他们可以安心出来工作,由低做起边干边学,认清自己的能力强项和志趣后,再透过在职期间的专业培训或修读课程,不断累积学分,最终大约在10年时间左右,取得与大学同等的学位资历,这样就可做到真正的事业爬升阶梯,让青年人发展所长,扩阔向上流动机会。

当然要达到以上目标,就要打破现时学年制的传统学习模式,进一步改善和扩大整个专上教育体系的学分积累及转移制度。具体来说,理想中的学分银行应当比现时做法更具兼容性(课程更广阔和多元化)、更富弹性(学分有效期更长)、更有渗透性(政策更开放透明、宣传更广泛)和更有含金量(政府推动更多专业资格涵盖其中,甚至拨出部分政府职位优先聘用学分银行的学员)。以后青年人在google上的互联网课程或者半工读完成的AI高级文凭,都可成为取得大学证书的跳板。

这套制度的好处,既可以鼓励青少年终身学习提升竞争力,亦可减轻大学学位供应紧张的压力,更加可以令社会人力资源分配更合理,提升香港整体经济活力。

天生我才必有用,让青年人发展所长,持续提升竞争力,乃摆脱贫困沉沦的最佳路径,希望「学分银行」能早日在香港面世和普及。

曾安业

更多文章